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龚方雄:寻找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增长新引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5日 13:09  新浪财经
龚方雄:寻找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增长新引擎
图为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演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7月5日,由《大众证券报》、新浪网、民生银行南京分行联合主办,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省20家商业银行协办的“第四届中国基金峰会及十佳基金公司颁奖典礼”在中国南京隆重举行,此次峰会主题为“寻找财富增长新引擎”。以下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演讲实录。

  龚方雄:大家非常辛苦,在这个星期天的早上还到这里探讨市场的走势,了解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下半年的趋势,决定自己的投资布局。我今天也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到南京,跟大家做一个当面的交流。刚刚巴曙松博士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提法,就是说现在从宏观情况来看,大家可能不必担心实体经济通胀的问题,但是要担心资产通胀,形成资产通胀的方方面面的条件都是存在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也是为什么我在去年第四季度就抛出了双底论的原因。实际上,中国经济环比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见底,中国A股第四季度1700点就是一个大底,当时说这个话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把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周期和结构性的因素看透,看透了以后才敢讲。

  现在股市已经站上3000点了,下一步怎么办,是应该退出还是应该继续持有?我的观点,应该说还是保持继续的乐观,我觉得刚刚巴博士有一点讲的很好,他虽然说是资产泡沫,但是他说的很明白,就是基本面也是会配合的,中国宏观经济未来的趋势是越来越好,数据面、基本面会越来越好看。对我们来说,衡量一个资产是不是泡沫,不要看现在,而要看未来三到六个月基本层面会不会与之配合。就像我在去年12月份说A股就是大底、大家应该投资一样,当时的基本层面的因素是很差的,消息面也很差,但是金融市场要超前经济数据和实体经济三到六个月,现在资本市场确实跑出来了。我以前所谓的牛市初级论大家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我上次也是在南京讲的,大家当时的心态觉得今年是一个熊肚子里面的一个牛而已,是长不大的。但是我一直讲,这个熊会被这个小牛慢慢的撑死,小牛会茁壮成长的,现在基本面已经得到了确认,现在对中国经济复苏的态势和复苏的速度越来越好已经没有争论。以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经济学家,尤其是国际上的经济学家们,他们看淡中国经济,认为只有5%到6%的增长,现在他们包括世界银行都将中国GDP增速调高到8%左右,甚至8%以上。

  所以说,基本层面的因素在好转,这是对股市继续向好的最根本的支撑,但是股市还是要往前走、往前看,如果大家问我3000点左右的市场还有多少升幅,我觉得仍然要开未来的预期。如果我们中国经济今年可以保8%,明年成长9%左右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明年成长9%的话,上市公司盈利成长至少有20%;现在中国的贷款规模非常大,即使现在不做了,现在也有23%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盈利未来两年增长30%是可以保证的。在这种情况下,股市贵不贵,现在估值怎么样?我们现在看中国A股的估值大概是28倍左右,那是今年的市盈率,如果到年底,你要为年底设定一个目标,就要看明年的盈利成长。按照动态市盈率来看,明年应该是22到23倍,这是什么概念呢,中国股市在以前十几年,平均市盈率是22到23倍之间,你觉得未来导致流动性恶化的情况不会改变,假如经济情况还会好转,这个市场就不可能被重新低估,估值就不会下降,现在是28倍,明年也应该是28倍左右,如果明年盈利成长还有20%,那么未来六到十二个月,我们股市还至少有20%的上升空间,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这样,你把这个大势看清楚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了,不会睡不好觉了。你现在怎么办,你现在从股市退出来,银行的存款利率一年是2%左右,但是股市未来十二个月可能有20%的上涨空间,你应该如何操作,不是很明显了吗?

  最近论坛很多,很多论坛也是在重复我们去年十二月份就讲过的观点,一月份我们当时主推的是房地产板块和汽车板块,从四月份开始我们着力推的主要是银行板块,观点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觉得现在还是坚决持有银行、房地产、汽车、消费这几个板块,没有变化。夏天,资源股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是如果资源股有调整的话,是长期建仓的机会。

  资源和能源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主题,而且只有传统的资源能源价格会出现复苏稳定下来的情况下,新能源才有希望,因为传统的能源价格如果还维持低位,大家有什么动力使用新能源?大家有什么动力投资新能源?因为新能源的成本非常高,这是一个未来产业,这个产业要等待技术突破,否则的话,它只能靠政府的补贴过日子,它只是在那里维持而已。大家知道,比如太阳能,新能源利民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储能技术,尤其在中国,能量储备是新能源能不能成为主流能源替代品的关键。因为我们国家的风能,不像欧洲,我们任何一个地方没有一个稳定的风源,一会有一会没有,设备的使用率不能调的太高,所以风能发电厂的设备使用率就非常低,这样成本就非常高,要不然你就永远是足额的发电,不管是风大风小的时候,风好的时候你足额发电,风差的时候就不能足额发电了,发电量会有一个很大的波动。这种情况是不能把这个电马上上网的,那样电网承受不了,电网不能电压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所以,你那时候发的电要存起来,存到一定程度才能往网上输,这个都会增加成本,成本能否降低就取决于储能技术怎么样。还有太阳能,太阳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你要用的时候没有,你不用的时候很多,白天大家都出去工作了,不需要在家里冲凉,但是你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那时候可以存很多热水,存起来晚上用。但是,要是用太阳能发电,也会面临白天有太阳、晚上没有太阳的问题,所以太阳能发电的应用也存在一个存储技术的问题。现在存储技术没有突破,所以不管是风电还是太阳能都面临着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问题。生物能源就更是这样了,中国的可耕地面积非常少,生物能源实际上是用本来优先的资源替代另一个优先的资源,这从根本上是行不通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才能行得通呢,就是油价煤价很高,大家觉得付不起这个价,大家才会选择新能源,这样新能源才会有突破。

  我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首先讲了A股到1800是底,那时候可以买,大部分在那时候建仓的人在2500点就出去了,大家认为2500就是今年的顶,我当时说绝对不是顶,今年到3000点一点问题没有,因为第一批上涨的时候都没有大盘股,都是一些概念性的股票,那时候大家对经济的基本层面没有信心,所以那时候没有人讲基本层面的故事,我们讲的大家有时候将信将疑,我们讲基本层面有好转,大家应该买银行、房地产、汽车,但是这种股票当时推的人不多,很多人玩概念,新能源就是一个概念板块,涨的非常多,大部分涨的是中小盘股,但是2500点的时候,银行大盘股的市盈率才11、12倍,未来的负荷成长率是30,这时候大市可以见顶吗,银行股涨20%太容易了,这样不就到3000点了。所以你们要看市场的结构,这就是未来市场的动力。

  现在市场有共识了,发的基金都是大盘蓝筹基金。我们在一到三月份的时候讲,今年的总的贷款规模至少是八万亿,当时听的人不相信,尤其我们第一季度讲的时候,当时数据还没有出来,很多人说我们在吹泡沫。但是,八万亿的贷款我们是有实实在在的分析在里面的,我们不觉得这个规模的贷款出来一定会在中国的经济里面吹一个泡沫。我可以跟大家讲讲为什么说贷款至少八万亿的判断。国家设定的目标是五万亿,去年才做了四万亿,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知道中国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是多大?我们的GDP是三十万多亿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是16万亿,16万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按照以前固定资产投资的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只占20%,就是说,固定资产投资做16万亿,银行贷款三万多亿就够了,80%的固定资产投资是靠企业自有资金、市场融资、企业到国外融资、外国直接投资,各种各样其它的方式解决的,银行贷款只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但是今年不一样了,今年IPO刚刚启动,企业盈利大幅下滑,已经没有自有资金支撑固定资产投资了,各种融资渠道也断了,所以我们估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里面至少有50%要靠银行贷款。那么,这个事情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就好了,因为以前是20%,我们说至少50%不过分,我们国家如果固定资产没有增长,去年做16万亿,今年也是16万亿,那今年如果做16万亿50%靠银行贷款,那么今年至少需要八万亿,这是很简单的分析,但是我们国内的很多分析师就分析不出来。而且,固定资产投资不是零增长,到目前来看,我们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是30%的增长,按照这样来看,我们今年固定资产规模是20万亿以上,如果50%是银行贷款,那么贷款就是10万亿了。把这个讲清楚了以后,你会问资产流向了那里,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修铁路、核电站。我们国家核电站的发电规模不到1%,这个是亟待发展的,因为核电是一个非常好非常安全的清洁能源,但是我们以前核电站总发电量只有1%,在其他国家,比如法国是60%,一般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20%左右来自核电。而且核电这个东西现在投资也非常好,为什么呢?核电的建设周期非常长,要五年以上,因为大家知道,到目前为止用电量一直很弱,目前为止,或者未来两到三年,实际上并不需要更多的新的发电产能,因为现在的经济只有百分之八到九的成长,现在的发电量是够用的,但是五到十年以后就难讲了,如果五到十年以后中国经济继续成长,五到十年以后可能会出现供电量的短缺,那时候核电上来就正好可以解决问题。所以现在是核电开工的最好时机,现在开工核电站未来五年内不会造成新的供电产能,但是现在这个钱投下去了可以拉动投资,创造就业,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说我们现在很多钱是去了这种地方,这些地方实际上是实实在在需要用钱的。此外,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体系也是投资的方向,我们中央政府有个计划,花八千多亿人民币搞医疗体制改革,搞医保,未来两年为90%的城镇人口提供一个基本的医疗保障,这个也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比如核电站、铁路,一般都是国家只出资30%,剩下的要靠地方政府或者各个方方面面筹资,地方政府和各方方面面哪里来钱,就是靠银行贷款。基础建设方向的银行贷款是没问题的,这个基本是国家信用,所以对银行来讲,他愿意做这个贷款,所以说这么大的贷款贷下去,对银行的盈利成长当然有好处的。而且,我们国家搞基建和其它国家不一样,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模式,首先是国家带领私人部门进行基础建设投资,国家先拿30%的钱下去,但是这个一建好就私有化,就上市,比如三峡水坝,投入了多少资金,大部分是靠银行贷款,但是你看三峡工程建好以后,开始发电,开始有现金流,这样就变成了长江电力在A股上市了,就可以还银行贷款了。所以,基础建设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呆帐坏账,它是国家信用,这是银行特别愿意做的一单买卖,息差也大。所以,我们一直说银行板块基本面会越来越好,为什么我们三四月份以后才推银行板块,当时一二月份一直讲这个行业的基本层面会越来越好,三四月份以后我们就推银行,但是国内其它人说银行已经见顶,说银行板块涨不动了,认为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第一季度贷了4.6万亿,以后还会重复第一季度的流动性吗,会重复第一季度的贷款吗,贷款增速以后会下滑,所以银行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不应该买银行了。当时,国内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论调,我们正好相反,我们认为没有见顶,最好的时期还没有到来,原因是什么呢?虽然贷款增速会下降,但是贷存比例会上升,盈利能力会增强。

  首先,大家看第一季度的贷款4.6万亿,贷是贷出去很多,比07年整年还大,但是第一季度4.6万亿里面,有1.6万亿是短期票券融资,这个是怎么形成的呢,主要是套息行为。市场的利率第一季度非常低,央行保持体系的流动性,短期票据利率也非常低,你把这个资金融回来以后,作为银行的定期存款,所以你空手套白狼,你可以赚五十个基点,这部分钱并没有流入经济体系,套息行为占用了很多贷款额度,这个对银行来讲是并不好的。但是四月份到六月份,我们加强监管以后就减少了这个套息行为,这种贷款可做可不做,息差并不大,因为这个钱贷出去了,人家回来套你的息,你收的利息是1.5%,人家变成存款你还付2%的利息,所以说这部分贷款增速降下来,实际对银行是好事。第二点,大家看看第一季度银行贷款增速很快,但是存款增速也很快,贷存比例没有上升,有一部分贷出去就存回来了,另外部分贷出去的很多基建项目,还没有开工,他是钱先拿到再说,但是这个钱还没有用,这个钱又变成了银行的存款,因为项目还没有开工呢,所以这部分钱又流回银行变成存款,所以银行的贷存比例非常低。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开工项目的增加,这些钱会逐渐的从银行的存款帐户流出,所以存款增速会下降,这样银行的贷存比例会上升,而且我们一直看好A股市场,我们也认为A股市场好,将来IPO会重新启动,新股发行重新启动,有更多的钱流向资本市场,也会从银行存款流出,银行把这个流向资本市场的钱作为中介收费,他又可以赚钱,银行就成为一个托管行,他以前的钱存在银行里面他是要为存款付息的,现在他不仅不要付息还要收费,所以银行的盈利能力改善,贷存比例上升,所以你只看贷款增速下降,就说银行基本层面见底。这个分析太简单了,银行行业是最好的受惠于内需增长的,包括房地产的贷款,现在房地产成交量多大,未来我们对中国经济看好,主要不在于这个四万亿。未来六到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私人投资会恢复,消费会越来越好,房地产是最好的说明。因为去年房地产的库存是两年左右,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资金断裂,面临倒闭,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购地,进行增量的投资,所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板块就没有什么增量投资,过去这几个月高额的房地产成交量已经把全国房地产的库存清掉了六七个月左右,房地产的库存已经差不多了。问题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就没有增量投资,明年房地产的增长供应从哪里来,明年增量可能会有一个断层,所以现在开发商现金回流以后,他现在开始买地,开始要投资开始建房,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往一直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四分之一,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25%到30%的成长。但是过去七八个月是零增长,如果这部分回来,对经济的拉动有多大?而且现在资本市场很愿意把钱融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经过金融风暴以后,你购地的成本相对便宜。当然,现在又出现了地王,因为现在买的人太多,现金突然回流了,大家都想买地了,所以地价上涨。但是好在建筑成本还相对便宜,总的来说建房成本是便宜的,但是下半年投资建房到什么时候卖,2011年到2012年才能卖,明年可能有一个供应断层,我们认为现在的上涨趋势会持续到明年,现在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到2012年卖,这个盈利会很好,所以房地产开发商进入一个比较好的黄金的投资时期。很多国外国内的投资人,他手上有很多的现金,他不是每个人都是开发商,他没有这种投资机会,他找不到这么高的资本回报率的投资,就愿意把钱给开发商,所以前段时间开发商到市场上配股,一下子就被买空,因为市场很愿意给他们钱进行投资。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国家会打压房地产开发商吗,我们认为现在还不到这个时候。因为,现在出口还在以20%的速度下降,外需还严重的不稳定,我们现在想方设法拉动内需,拉动内需两个最长的产业链是房地产和汽车,现在我们想方设法刺激内需,你会觉得国家会打压需求吗?当然担心资产泡沫,担心房价上涨,这是政府有理由担心的,但是如果你担心要采取有效的政策,现在我觉得政府的做法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一调控房地产就限制土地供应量,一限制土地供应量,土地的成本和价格就严重上升,推高房价,所以以前房地产市场越调价格越高。这完全做反了,你需求旺的时候应该增加供应量。现在你看政府做的什么,前段时间政府把房地产开发商的资本金的要求从35%降到了20%,为什么这么做,鼓励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建房,把资本金降下来,有利于他们投资建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增加供给不能抑制需求,这样调整就对了,但是这件事情这么做对开发商是有利的,增加供应量会对未来的房价有所抑制,但是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讲,对价格不要太敏感,我们有的开发商做的模式是有量就好,把量做出来就好,不一定推高价格,所以我们国家只要需求强,你就要增加供应,你增加供应的同时就可以拉动经济成长,拉动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也是推动我们国家房地产基建板块的重要推动力。这个不会因为这次金融风暴就停下来的,国外投资者愿意投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城市化的进程,一个是人民币的升值,这个前面两位嘉宾都讲的很透了。

  之前很多人不明白,去年不是房子卖不出去吗,两年的库存,怎么现在一下子库存没有了。买房子的也是普通老百姓,其实改善性需求没有回来,刚刚进来的是刚性需求。由于政府打压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从07年就开始了,大家一看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就都不买房了,但是我们国家刚性需求在那里。这个事情跟老外一讲,他们就很兴奋,他们就冲进来要买中国的房地产的股票,所以我们一月份在香港推富丽地产,我们一月份推的时候才一块多,现在涨到了十八块;东风汽车也是,我们一月份开始推,他们都不相信,说你这次真要错了,在现在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情况下,你们竟然推房地产和汽车,但是现在你看东风汽车涨到了七八块。我们当时跟老外讲,你不要低估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刚性因素,什么是刚性因素,比如我们国家的城市化。我们的城市化率是45%,13亿人口只有六亿多是居住在城市,有七亿多的农民,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是90%以上,只有5%到10%的农民,我们国家每年城市化率是1到1.5%的速度上升,今年的城市化率是45%,明年可能是46左右,这是什么意思呢?表示每年我们城镇居民新增加的人口就有一千五百万左右,我们国家每年在城市里面打工的民工大概是一到两亿,这些农民工里面,每年只有少数能在城市里面定居,真正成为城市居民,这个我跟老外讲就很清楚,我说这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中国每一年都要建一个像东京、纽约或者伦敦这样的城市吸纳这些人口,中国每年都要造一个这样的城市,你想这对投资和建房的需求是多大?过去政府打压房地产,这个需求两年没有释放出来,人民政府一开始鼓励,你看当时刺激政策,把第一次房贷利息首付从30%降到20%,把交易环节的税降下来。把房价的下跌和政府的刺激加在一起,相当于购房成本降低了30%多,又积累了两年多的钢性需求,你说这帮购房者不会回来吗,所以我们当时一月份推房地产股非常有信心,你要有了这种分析以后就不会怕。富力地产每涨一块钱,投资者就问我们要不要出货,我们就说坚决不要出货,坚决持有,因为富力是从40块钱跌下来的,跌到一块多,大家觉得这个股票会倒闭,资金链会断裂,中国很多的房地产股在香港都是这样的,但是未来的盈利会非常好,分析师上调他们的资产价值至少30%。

  我跟大家讲这些是说的中国经济未来可增长的动力是什么,这样你持股才有信心,我讲了银行和地产,现在说汽车。为什么我们敢在一月份推汽车?当时市场是很悲观的,企业家也很悲观,中国汽车制造商估计销售量是零增长,他们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是按照零增长布局今年的库存和生产的,市场对今年的估计是今年会下跌5%到10%。我们把这个事情到美国说,他们还认为我们太乐观,他们说美国今年的汽车销售会下跌30%到50%,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都要倒闭,你们还说今年中国会下降5%到10%,还猛推汽车股,没有人相信。后来实际是什么样?中国一月份汽车销售增长5%,二月份增长6%,三月份10%,四月份增长20%,五月份增长34%,其中轿车增长46%,一到五月份,汽车整体销售上升了接近20%,导致很多城市的汽车断供。这也提醒我们为什么在经济拐点的时候不能听企业家的,企业家往往判断不准经济的拐点,他往往在经济的顶峰时期还继续乐观,经济低谷的时候也是这样,去库存化降低了中国GDP增长6%,企业最终需求很旺的时候,投资需求很旺的时候,他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赶紧把库存卖掉,这时候觉得复苏是不可持续的,我卖掉以后,保一条命就好了,我才不增加生产呢。所以前段时间很多人说中国经济数据自相矛盾,因为工业生产是落后预期的,发电量一直上不来,因为没有人生产,但是需求很旺,就像汽车,造成没有车卖,现在企业家被市场逼着走,要开工,要增加生产、库存,房地产要追加投资,所以未来的经济会越来越好,以前的去库存化会变成重新增加库存,这就是中国未来成长的动力。这个动力的来源来自哪里,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差。

  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将迎来的是第三次的浪潮。什么是第三次浪潮?中国汽车产业过去曾经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是在2000年到2001年,当时是一线城市的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他开始买车,一线城市有哪些,就是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也就是五千万人口,所以当时汽车的高潮持续了两年左右,当时上市的汽车股很少,只要上市的汽车股都翻了两三倍,两年以后就完了。到03年04年非典以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汽车浪潮,那时候的消费主力是二线城市的居民,他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开始买车,但是二线城市就多了,像杭州、南京、苏州、无锡、青岛、大连这些都是二线城市,二线城市的人口有1.5亿,比一线城市多很多,所以第二次汽车浪潮持续了很长时间,到08年才结束,这段时间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汽车股都翻了五六倍。买车是一个很怪的事情,我觉得大家有一定的积蓄,在座的大多数人,我觉得几万块钱的存款还是有的,现在车也就是四五万可以买到,买车不是问题,存款就可以支撑。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影响车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你养不养的起这个车,因为你买了车以后,每天都要加油、维修、保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高档消费品。但是,你对他的维修保养不断的投入很多,所以说一般工资水平要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养的起车以后才能买车,一般人均收入达到三千美金以上,也就是两万多人民币以上才可以买车,才可以养的起车。中国去年的人均GDP就超过了三千美金,其中七亿多农民,城镇的居民收入差距是五到六倍,所以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从去年年底来看已经达到可以买车的水平了,三线城市的人会买车,会出现第三次汽车浪潮。当时讲这个事情没有人相信,认为金融风暴的时候不一定了,这些人会推迟买车,但是你看数据,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说,所有的汽车销售都好于预期,销售成长最快的是三线城市,销售最好的汽车是低端汽车,尤其是那些乘用两用车,因为三线城市很多人做生意,要运货,这种车卖的最好,这和三线城市的消费模式是非常一致的,这也是我们领先市场五个月就看出了这个趋势,为什么在香港推东风汽车的原因,东风汽车60%是低端汽车。还有你从宏观数据也看能出来,第一季度的GDP成长是6.1%,但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少?广州、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这些沿海出口重镇GDP增长第一季度只有二到三,因为出口受打击,但是全国平均是6.1%,说明很多地方是远远高于6.1%的,这些地方是哪些,内陆的省份,你看甘肃、宁夏、青岛、乌兰、四川这些地方,经济增长率是多少,仍然是10%以上,对这些地区来讲他不觉得有金融风暴。我们也经常到内陆地区考察,他们经常跟我们讲,你们老是喊金融风暴,哪里有金融风暴啊,他都是靠内需支撑的,所以以前怎么增长现在还怎么增长,这就是中国的二元经济,多元经济,他该买车的还买车,没有受金融风暴的影响。

  你看了这个趋势以后,三线城市的人口有多少,三亿多的人口,这个周期会持续多长时间,股票你觉得要出货吗?所以,如果你不看清楚中国经济,不了解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那很多人就只会说成什么流动性、资产泡沫,把这些东西讲一大堆,但是基本层面不看,看的就是一些技术性的和流动性的东西,虽然那些东西很重要,那也要看。但是,我今天来讲的主要是讲这个基本面能不能继续支持股市上升,所以我前面的结论就是说,未来六到十二个月,不要说到三千点就睡不着觉了,只要基本面保持,未来两到三年,经济增长保持8%-9%的样子,三千点就不是我们的顶,我们仍然有20%的上涨空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