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一对多专户,基金公司向两个以上的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两个以上特定客户的财产委托,把其委托财产集合在特定账户进行证券投资,其形式类似于私募基金。
根据规定,“一对多”专户的委托资金每人不低于100万元,委托人人数不能超过200人,客户委托的初始资产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以百万富翁为服务对象的基金一对多专户投资尚未出台,其所受到的市场热捧已经超乎监管部门预料。早报记者昨日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监管部门或将在本月中旬出台基金一对多专户的相关细则。而据早报记者了解,目前已有10余家基金公司备好相关材料,只待细则出台即上报。
灵活配置产品为主
“基金一对多专户”或许是今年基金市场最热闹的词汇,国内有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不惜血本投入人力物力,百万富翁争夺战已提前打响。
一些基金业人士透露,目前国内有32家基金公司具备专户资格,其中已有约12家基金公司准备好产品的材料准备,一旦监管部门下发一对多专户的有关细则,各基金公司将立即上报产品。
据介绍,目前一对多基金专户的设立程序是:基金公司先向监管部门进行产品申请,在获得批复后进行募集,募集结束后再向监管部门报备,完成报备之后可宣布专户成立。
“估计这十几家基金公司都会在第一时间递交申请,监管部门可能同时批复这些基金公司的产品,也可能先挑选一两家公司试点。”一位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如此告诉早报记者,“大家的产品准备都比较充分,跟托管行的沟通也很充分,谁会成为首单完全是偶然事件。”
不过基金业人士同时表示,对托管行的选择,可能影响到这些基金专户的审批,假设5家基金公司同时借一个托管通道,监管部门可能会对此有所考虑,因此会影响到第一单(也可能是一批单)花落何处。
据悉,在目前各基金公司准备的产品中,大多以灵活配置产品为主,尽管一些基金公司同时准备了灵活配置、保本产品、分级产品,以及专门针对定向增发或某些主题投资的产品,但在A股走强的市场里,对于第一只产品的选择,基本以灵活配置的混合型产品为主。
其中,由于监管部门提出基金专户必须在到期清盘时才提取业绩报酬,因此各基金公司将产品的期限设在1年至2年,保本产品的期限则大多以3年为主。
除了保本产品外,其余的股票或混合类产品中,不少是将业绩提成标准设在10%以上部分收取业绩提成。比如100万元的投资者,赚了50万元,只对其中40万元收取20%的业绩提成,即提取8万元业绩报酬。
客户门槛或被抬高
目前,各银行对基金一对多专户业务也投入极大热情,一些银行已经开始进行内部动员,开始进行客户预约。而各家银行开展该项业务的方式也不同,有些银行由总行“接单”,有些则通过分行来参与该项业务;而各银行内部对口该业务的部门也较多,有些是以个人金融部为主,有些则以基金托管部为主,还有些则以私人银行部牵头参与。
投资者对该项业务的参与热情则超过了银行和基金公司的想象。
“基本上都不担心第一只产品的募集,反而是担心那些没有能买进的投资者该怎么安抚,只能让投资者等待第二只产品,这之间可能要晚15天,怎么对这部分投资者进行补偿服务,现在各家基金公司都在研究。”业内人士说。
根据规定,基金公司只有在第一只产品完成募集之后,方可向监管部门申请设立第二只产品,监管部门按规定需在10日内给予答复。因此,在结束第一只产品募集之后,基金公司最快可在半个月内进行第二只产品的销售。
鉴于基金一对多业务刚刚开闸,不少投资者用尝试心态参与,业内预计第一批产品的规模不会很大。不少基金公司预计,估计每只产品的规模在3亿至5亿元。
有专业人士计算,按照市场平均收益率,公募基金与专户产品的利润比大约是1:5,即20亿元规模的专户对基金公司的利润贡献,相当于100亿元公募基金带来的利润贡献。以此计算,基金一对多专户的盈亏平衡点大约在20亿至30亿元规模之间。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基金公司甚至提出提高首只产品的进入门槛。按照监管规定,基金一对多专户的起点是100万元,一些基金公司考虑将起点提高到200万元。
专户业务初现“垄断”
根据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专户比例,不少基金业人士推算,未来中国的基金专户规模将达到2000亿左右。但不少基金专户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由于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小,基金专户要达到这一规模也有较大难度,5年之内或许不大现实,目前合理的预计是年内达到100亿元左右规模。
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随着时间推移,基金公司一对一业绩表现分化,基金专户业务已经开始出现向少数基金公司集中。而随着一对多业务的开展,这一趋势将会更加明显。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目前在不少企业资金的“‘一对一专户投资’的专户管理人招标会”上,“遇到的总是那几家,不超过10家。”
“这有点像券商投行业务,有资格的公司很多,但市场份额集中在三五家公司。”有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说。
消息人士称,目前国内专户业务管理能力最强的为华夏、汇添富、交银施罗德、易方达等几家基金公司。早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上述四家公司过去一年的专户全部实现了正收益,由于基金专户收益不公开,排名只能在同一托管行内进行内部测算,从各托管行的信息来看,这四家基金公司在基金业专户业务中收益排名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