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摩根大通豪赌 酝酿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管理机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5日 01:55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闫蓓 北京报道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公司低调诞生。摩根大通增持高桥资本(Highbridge)至大约77.5%股份的交易,将于7月1日达成。据了解,5年前,摩根大通以13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高桥资本大约55%的股份,并一路增持至今。截至去年年底,高桥资本共管理资产330亿美元。本报从高桥资本处获悉,摩根大通和高桥资本的合作,将使这家华尔街银行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管理机构。

  高桥资本业绩显示,其2008年累计亏损25%,投资者选择赎回了30%的资产。不过今年状况大幅好转,截至今年5月收益率已回升了17%。此时摩根大通的出手,是注资拯救,还是低价收购?由于其高度保密性,高桥资本财务状况尚不得知。从《华尔街日报》援引熟悉内情人士的说法看,高桥资本尚未脱困资金危机。为避免在目前的疲弱市况下被迫出售资产,高桥将首先兑现投资者赎回额中的30%,其余部分则另需等待一年或更长时间方能兑现。按照最新披露数据,30%的赎回资产已有80%返还。

  值得玩味的是,摩根大通是否能玩得起这场对冲收购游戏?6月中旬,摩根大通全额偿还了250亿美元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资金。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经解脱资金困扰的摩根大通,在该完成交易时却选择了低调进行,交易金额尚未披露,摩根大通不予置评。

  记者从高桥资本处了解到,该交易完成后,高桥资本的创始人Henry Swieca计划离职。留守的另一创始人Glenn Dubin则回应:“高桥的未来存在清晰的挑战,同时,也存在不可预知的机会。”Henry Swieca和Glenn Dubin17年前创办了高桥资本。

  压力下的买入

  6月17日,摩根大通宣布已经全额偿还TARP计划的250亿美元优先股投资,除本金外,还向美国财政部支付了总计达7.95亿美元的优先股股息。刚从危机中恢复元气的摩根大通,一周后选择了完成运作了五年的高桥资本并购计划。

  按照并购协议,摩根大通将把高桥资本推向全球多样化投资平台,而交易结束后,Henry Swieca将有新的归宿。Swieca在摩根大通刚开始进行投资时就曾保证将继续在高桥资本工作五年,他目前担任该公司首席投资官。而高桥资本CEO Dubin将继续留职。Dubin表示:“通过摩根大通的改造,高桥资本成为了一家全球大型机构型对冲基金,未来能够获得风险可控的回报。”

  对于增持了五年的摩根大通来说,这是一场有耐心的并购考验。

  “这并不是一场对赌考验,而是规避风险的长期投资,最初在收购协议上,这属于未公开的增持条款,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双方的利益。”曾在美国供职的巴克莱投资亚洲区对冲基金投资高管透露。“对冲基金业的并购是满足双方的需求。包括摩根大通等多家大型机构,都急切希望通过投资对冲基金,获得更高收益;同时,对冲基金也需要大型机构的资金庇护。”

  这一并购序幕从2004年拉开,当时对冲基金涨势迅猛,热钱滚滚。咨询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的调查显示,当时32%的欧洲机构投资者将资产投入对冲基金,而2003年这个数字是23%。摩根士丹利当年的一项报告称,有4500亿美元流入了对冲基金的基金,是2000年的5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大通选中了当时资产总额高达70亿美元的高桥,并注资使之成为资产规模第二大的对冲基金公司,资产暴增至210亿美元。这是一场并购双赢。上述巴克莱高管告诉记者:“专注于统计套利的高桥资本也遇到了如何做大的瓶颈,摩根大通的出现打通了其营销渠道,双方各取所得。”

  “大型机构还往往委托对冲基金的基金作基金组合,丰富其投资平台。这使得资本管理的产业链上又多出了一环。”据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CEO Jes Staley回忆:“这只基金的表现提高了该银行一些私人客户的财富。仅在2007年5月,该基金就从欧洲投资者手中吸引了27亿欧元的净流入,超过了欧洲大陆所有多头型股票基金吸引的资金总量,并于当月封闭,总资产达105亿美元。”

  然而2007年下半年其遭受了巨大损失,遭遇了大规模赎回。金融危机中最大受害者之一是对冲基金,高桥资本是萎靡不振的一员。在去年10月宣布10%裁员计划后,据路透披露,该基金截至当时的一年内累计跌幅32%。高桥资本并未公开公布盈亏,但内部已限制客户的赎回要求,以避免低价抛售资产。

  更长久的等待

  财务状况显示,摩根大通并非“不差钱”。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一季报显示,净收入达到2.24亿美金,其中10%来自于银行收益,委托资产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

  “在今后的两年,如果资不抵债的对冲基金不被收购是无法生存的。” 掌管加州公务员养老基金等美国大型母基金高级合伙人向记者表达了行业整合的逻辑。实则,需要扭转局势的不仅高桥一家,而是整个行业。“2008年将作为对冲基金历史上最为糟糕的一年载入史册。”新加坡对冲基金顾问机构GFIA表示。

  “高桥资本的出手,或许会引领一场行业并购趋势。”来自英国的对冲并购专家认为。更多的对冲基金或在寻求收购与被收购的可能,比如欧洲最大对冲基金之一的Man Group和RAB正在寻找更小的对冲基金收购对象。

  整合几成大势所趋,但类似摩根大通并购对冲基金的案例,结局也并不妙。2007年4月,花旗集团曾动用8亿美金购买Old lane Partners。遗憾的是,该基金仅在转手8个月后被迫关闭。失意者还包括瑞士银行(UBS),在2007年5月份关闭了已造成190亿美金巨额亏损的Dillon Read对冲基金,算上当初并购该基金的费用,瑞银总共赔掉了220亿美金。

  但对冲基金业最捉摸不定的投资定律现在开始显现。对冲基金在去年录得有纪录以来最差的回报率后,今年迄今的表现已胜过全球股市。追踪超过2000多只对冲基金表现的Eurekahedge对冲基金指数,在5月份录得5.3%的增长,创下2000年2月以来最佳回报。同时,HFR也追踪到赎回压力减少的数据。第一季对冲基金清盘数量自前一季度创下的纪录高位下降一半;当季有376只对冲基金结束,而去年第四季有778只对冲基金在五月份的资产增长了303亿美元,这是过去11个月以来首次增加。据美国纽约梅隆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将近70%的亚洲投资者称,从多元化投资需要的角度,投资对冲基金仍有价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