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助基金弃信托机构打响百万富翁争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1日 09:33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有专户牌照的基金公司正在枕戈待旦。

  6月15日,是“一对多”专户合同指引征求意见的截止日,《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有专户理财资格的31家基金公司均在等待相关细则公布,并积极准备向证监会上报产品。

  记者同时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自6月1日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开闸以来,很多“百万富翁”都对“一对多”流露出浓厚兴趣,这项业务的第一单,随时可能出炉。

  “一对多”助基金弃信托

  除了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的管理经验之外,早在2007年,多家基金公司就开始以投资顾问身份参与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为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练兵。

  据不完全统计,有11家基金公司涉足投顾业务,包括华夏、博时、交银施罗德等大基金公司,由这些公司担任投资顾问的至少有22款产品,其中信托产品9款。

  记者获悉,华夏基金与中融信托至少合作推出过4只信托产品,又与国投信托推出了“国投华夏精选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还担任了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顾问。

  由于合作方要求不同,上述信托产品在设计时,和专户理财有所区别。比如,前者并不完全定位为绝对收益,更多是投资于基金的FOF产品(即基金中的基金)。

  从目前来看,不少小型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已达到几十亿元,接近甚至超过其公募基金规模。

  一家深圳的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指出,投资顾问属于间接管理资金,管理成本较低,且能规避一些政策上的“障碍”,这为尚未取得专户资格的基金公司提供了一个与同业平等竞争的平台,也为未来的专户业务打基础。

  从现实情况看,虽然基金公司一直抱有“让投顾业务的客户转到专户业务上”的愿景,但此前真正吸引到的客户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之前专户门槛过高,但现在,“一对多”业务将门槛设定在100万元,客户群范围显然更宽广。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吴志军6月12日向记者表示,“一对多”业务启动以后,基金公司将不用再通过信托环节。

  在南方基金专户管理部总监李海鹏看来,未来“一对多”客户的拓展,还会倚重银行渠道的力量。这一点,得到了吴志军的认同。

  吴志军指出,目前华夏基金仍会主要依靠银行渠道来开展“一对多”业务,但今后不排除由公司直接来进行,只是找一家银行作为托管行。

  李海鹏向记者分析称,在“一对多”出来前,投顾业务是个过渡产品,“一对多”业务出来后,并不意味着投顾业务将就此告停。

  他透露,前段时间证监会曾召集基金公司开会,核心议题是“一对多”开闸后,投顾业务是否还要继续进行。在李海鹏看来,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规定之前,基金公司的投顾业务还可以推进。“以后,专户可能是由一对一专户、一对多专户和投顾三块业务组成。”

  发行节奏将会受控

  据华夏基金市场推广部总经理周林林向记者透露,“一对多”专户合同指引正式下发后,基金公司就会向证监会上报合同草案等材料,在收到证监会备案登记后,公司就可以开始销售资产管理计划。

  “华夏基金正在积极准备产品、营销、系统等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并积极和各个代销机构沟通、洽谈‘一对多’专户业务的合作。”

  李海鹏也向记者透露,从南方基金收集的信息看,有“一对多”意向的客户很多,他们现在就等证监会后续细则,如具体的合同模板和流程等规范出台,随时可开始“实战”。

  据了解,过去专户理财一个项目只有一个法人或自然人,起点金额为5000万元;现在一个项目最多不超过200人,每人最低100万元,总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专户理财门槛降低了。

  记者注意到,许多基金公司都将“一对多”专户理财作为基金公司规模和利润的新增长点。在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邓航看来,“一对多”业务意味着各类理财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对于100万以上的资产委托人,也就是“百万富翁”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李海鹏预计,“一对多”业务肯定会比以往的“一对一”推进力度要快。但由于“一对多”业务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所以,吴志军和李海鹏都认为,监管部门一定会控制发行的节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