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一对多引来源头活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4日 17:20  和讯网-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任洪剑

  虽然基金公司专户理财已经运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包括泰达荷银、大成、易方达基金在内的30余家公司均具备了专户理财资格。 但或许是受到5000 万门槛的限制以及2008 年市场下跌的影响,一对一专户的规模始终没有达到市场预期。6月1日起,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投资最低额为100万元的专户理财一对多模式正式启动, 将吸引高端投资者参与。

  专户一对多6月将迎第一单

  本周专户一对多合同指引征求意见稿下发至基金公司,征求意见将持续至6月15日。 而这也预示着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进入实质操作阶段。此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定专户一对多的业绩提成须在合同期满或客户合约中止后方能提取。如客户在合约期内赎回部分资金,资产管理人亦可提取赎回资金的业绩报酬。而在资金赎回方面,指引规定专户一对多每年仅打开一次。

  泰达荷银首席策略分析师兼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尹哲向《红周刊》介绍, 一对一与一对多业务还是有差别的,产品的设计本身就不一样。一对一重点在于基金管理人和客户的沟通,然后根据需求设计产品,因此在细节上更加灵活。 而一对多则是在经过严格的市场调研以后, 推出相关产品,向特定的群体推销。据悉有专户理财资格的30 多家基金公司目前都在积极准备上报产品,首单业务有望在6月中旬面世, 大成基金委托投资部副总监杨磊表示,公司已经准备了12 种一对多产品,涵盖了权益类、 固定收益类、 结构类、核心+卫星类等多类产品,由于目前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 基金公司报批的产品以股票型产品为主。

  市场迎来又一支主力军

  基金公司一对多专户准备已经如火如荼,投资门槛也大幅降低,但这次是否还会是雷声大雨点小呢?通过专户理财一对一业务的管理业绩情况来看,即使经历了2008年的大熊市, 理财专户依然体现了优势作用。 通过耀皮玻璃公布的季报和年报可以发现, 去年其委托易方达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的两只专户产品均取得了不错收益。另外,尹哲介绍泰达荷银2008 年发行的 2 只产品,从国金证券的统计数据看,至今年一季末, 其收益率与同期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相比,排名靠前,净值波动率远低于指数。

  据尹哲强调专户理财的优势关键是在理念的转变。 首先理念从公募的相对收益理念转向绝对收益理念。第二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需要设计产品、做投资,同时也给客户正确的预期。 那么专户一对多的规模会有多大呢? 尹哲表示对于具体的专户规模, 目前虽然没法预测。美国数据显示,独立理财账户资产规模大约能占到市场的一半,因此市场空间很大,目前从渠道了解,对专户感兴趣的投资者很多, 但最终规模还是由业绩来决定的。 而国信证券基金研究员杨涛测算, 按美国市场专户理财规模约是共同基金1/10、 股票型基金1/5 的比例测算,专户理财有望为A 股市场引入2000 亿~3000 亿元资金, 成为市场的又一支主力军。

  新业务恐引发基金经理流动

  如此规模的资金显然是对市场资金面的一大补充, 杨磊介绍注入专户一对多的资金, 一部分是由现有的开放式基金转投而来。 这意味着, 部分之前随时可能流动的资金将相对稳定。 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增量资金, 这无疑是市场的源头活水, 对市场的资金面有直接利好作用。 而尹哲也认为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展,提高了市场的深度,让市场有不同目的的参与者, 提高市场的活跃度和有效性。

  而对于公募基金持有人来说,除了担心利益输送之外, 另一个重要担心是否会造成基金经理变动。事实上持有人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2009 年 4 月之后有 24 只基金进行了基金经理的变更。 某券商研究员向《红周刊》表示,在《基金经理注册登记规则》于4 月1 日实施后,基金经理变更频率并没有降低,而近期发生变动的基金经理中, 大部分均留在了基金公司, 这多是为专户理财等业务做准备所致。 而一旦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发展规模逐渐壮大,需要的投资经理也将更多,这也更加考验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的培养能力和整体的投研实力。 因此《红周刊》采访的多名基金研究员均认为人才储备较强、 投研体系完善的大型基金公司往往在这个新的战场中更具有优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