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对多枕戈待发 瞄准5000万的富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05:47  理财周报

  专访华夏、易方达、泰达荷银、建信基金、南方基金

   理财周报记者 代星/文

   6月1日,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期盼已久的基金专户理财“专户一对多”业务开闸。虽然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未出台,但是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不少基金公司早已厉兵秣马、枕戈待发。

   “‘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闸,能够满足更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有效性,吸引不同需求的市场参与者进来,具有积极意义。”泰达荷银首席策略分析师及专户投资部总经理尹哲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有人摩拳擦掌 有人等待观望

   近日,理财周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基金公司在开展“专户一对多”业务方面的准备情况。

   “人员配备和产品设计我们早就做好了,就等相关细则出来之后开始操作。”北京一基金公司高管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我们公司现有的投研人员的配备已经差不多了,也会根据后续资金规模的增长而增加;在客户方面的拓展已经开始,不过,现在还不能够说已经有较充足的客户源。”

   华夏基金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对于‘专户一对多’业务,华夏基金也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泰达荷银基金也在全力以赴的备战“专户一对多”业务。尹哲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从产品设计而言,泰达荷银基金已经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最近的市场情况在设计‘专户一对多’业务的产品;从人员配备方面来看,专户和公募基金在研究平台上是共享的,在投资决策上是分开的,已经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已经有很多投资者来电咨询‘专户一对多’业务的相关问题,公司也已经对客服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培训。”

   另外,尹哲透露:"去年泰达荷银获得专户理财资格后,曾经推过两款产品,与同期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相比,到今年一季度末其收益率排名靠前,净值波动率远低于指数。”

   “我们公司在‘专户一对多’业务方面的准备早已开始,但由于目前证监会对‘专户一对多’业务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方式有诸多限制,现在还不方便对外透露具体的进展情况。”北京另一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坦陈。

   易方达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易方达基金在‘专户一对多’业务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目前客户对‘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参与热情很高,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始运作,已经有很多客户进行相关业务的咨询并有明确的投资意向。”

   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易方达针对‘专户一对多’业务开发了一系列的风险收益水平不同的产品,其中有股票型,也有固定收益型及其他类型,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理财需求。投资者也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中进行资产配置。”

   但并不是所有获得专户理财牌照的基金公司都已经开始“专户一对多”业务方面的准备工作,有些投研、销售能力和品牌稍差的公司目前并没有开始运作这方面的业务。

   南方一中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关于‘专户一对多’产品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但是具体的投研人员的配备和具体的产品方案还没有出来。目前我们的思路是先看别的公司如何运作,再学习他们的经验。”

   客户拓展:“银基结合”VS“券基结合”

   “对于‘专户一对多’业务,目前的问题就是争抢客户资源。”上述北京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基金公司之间的客户之争就不用说了,另外,由于‘专户一对多’对银行的理财产品(特别是高端理财产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所以基金公司和银行之间在客户方面必然有个博弈。”

   “基金公司公募业务方面的销售主要依赖的是银行,很多客户资料都被银行所掌握。基金公司和银行都有竞争,很多时候银行并不会把客户资料交给基金公司,特别是高端客户。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系基金公司可能有一些优势,但同样也会遇到困难。”

   “所以,基金公司在‘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客户拓展方面就会形成‘银基结合’和‘券基结合’两种情况,银行系基金会较大依赖银行方面的客户资源;而券商系基金(而且是要较大的券商)就会比较依赖券商方面的客户资源。”上述人士补充,“很有可能,银行系基金在客户拓展前期的优势会比较明显,但是越往后,这种优势会越来越弱。”

   尹哲的观点跟上述人士略有不同:“尽管银行和基金存在一定的客户竞争问题,但是两者各有各的优势,投资者的侧重也不一样。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专户一对一’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基金公司的直销,但是‘专户一对多’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依然是银行,此外还有券商和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

   上述易方达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易方达基金在‘专户一对多’产品销售上主要也是通过渠道代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方式,跟公募产品不同的地方在于‘专户一对多’产品不能通过公共媒体进行宣传。”

   随着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开闸,南方基金也早已开始在专户理财的人员安排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以期在前期的跑马圈地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南方基金重点吸引200万—300万投资规模客户

   “在‘专户一对一’业务启动时,南方基金专户理财投资人员主要是4个股票方向基金经理,以及两个固定收益方向基金经理,现在我们已经增加到6位股票基金经理和2位债券基金经理,客户开拓的有7、8位,整个团队人数已经近20人了。我们认为,资金量在200万到500万之间的客户对‘专户一对多’产品的需求会非常强烈,因此,我们在‘专户一对多’业务上的推进动作肯定比‘专户一对一’业务要强一些,力度也要更大一些。”南方基金专户理财总监李海鹏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在人员配备已基本齐全之后,南方基金在客户开拓方面的思路究竟如何?

   李海鹏表示:“‘专户一对一’业务针对的都是500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这方面客户的开拓比较困难,有银行介绍的,也有买过我们公募基金的客户,还有主动联系我们的。‘专户一对多’客户的开拓仍然要倚重银行,对于这些100万资金量以上的中高端客户,基金公司会给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的理财服务。

   “同时,一部分中小规模的券商也会把自有资金委托给基金公司做专户。南方基金公司专户理财目前以机构客户开拓为主,同时,200万到500万之间资金量的公募基金客户最近咨询‘专户一对多’业务的明显增多,未来会有一部分公募基金里的客户转到专户上来。”

   那么,目前潜在的“专户一对多”业务的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潜在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专户一对多’产品能否跑赢公募基金。从种种迹象看,基金‘专户一对多’资产管理计划将重点吸引200万-300万投资规模的客户。”李海鹏对记者表示,“专户理财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通过产品导向使基金经理的操作产生不同结果。另外,其规模相对较小,对于股票投资的容忍度可以稍高,比如有些股票由于流通盘较小,流动性不符合公募基金投资的要求,但专户理财则可以放心投资。”

   对于基金专户理财,一些基金公司认为,随着未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共同基金行业可能出现分化,一些公司专注做公募基金,而另一部分基金公司则主要从事专户理财服务,基金公司的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

   对此,李海鹏认为,目前国内拥有专户理财资格有32家基金公司,但是没有哪家基金公司敢于在现阶段放弃公募基金业务。“专户理财和公募基金业务是相辅相成的。”李海鹏表示。

   “私募做得再好也无法披露,无法形成品牌传播的效果。”他进一步指出,“专户以及私募没有验证渠道是其无法和公募基金业务抗衡的主要原因,而公募基金拥有的透明业绩更能普遍性的传播给投资者,以扩大客户群。”

   李海鹏称:“南方基金在大力支持专户理财发展的同时,还是会以公募基金作为基金公司的立足之本。现阶段仅仅是专户是开拓阶段,专户理财的收入不足以支持基金公司的运作。”

   “从国际市场看,私募专户理财的利润率要高,但是私募的理财规模比公募还是要小,对诸如南方基金等大型基金公司而言,既要利润又要规模是最好的选择,哪一块业务都不能放弃,要实现均衡平衡。”李海鹏表示。

   中产家庭更适合投资“专户一对多”产品

   那么,什么样的投资者比较适合投资“专户一对多”产品?

   建信基金专户理财部副总监邢悦青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除了机构和富豪外,更多的是中产阶级家庭。可供富人选择的理财途径较为宽广;至于资产较少的人群,理财应该从储蓄或者进行少量公募基金投资开始,专户理财对他们来说还比较遥远;而中产阶级家庭由于一方面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同时又迫切需要差异化的理财服务,专户理财对他们来说是最为适合的选择。”

   另外,上述易方达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和‘一对多专户’其实是各有特色,它们有各自适合投资的人群。‘一对多专户’产品对公募基金不会产生替代作用。公募基金的申购起点较低,普通投资者都可以参与投资,还可以采取定投等多种方式投资,灵活方便;而‘专户一对多’产品的起点为100万,对资金量的要求很高,而且产品特性、资金流动性等和公募基金都不太一样,适合资金量较大、且对账户管理有特殊要求的客户投资。”

   对于马上要推出的“专户一对多”产品,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

   “基金公司在专户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跟它的公募产品的表现有很大关系。因为,目前基金公司专户产品的业绩披露并不透明,投资者很难知道基金公司专户产品的业绩情况,所以他们只能从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的业绩方面来判断基金公司的投资能力。”上述北京基金公司高管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