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2600点的模糊看空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8日 05:43  理财周报

   “大盘蓝筹行情,感觉像2006年末时狂拉工行、中行的神秘资金”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不同于游资敢死队的非理性,公募基金崇尚理性投资,而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当市场在2600点之上开始加速上涨之时,大部分基金经理断言这是非理性的,“虽然中国股市很少有理性的时候,但如果一直坚持理性思维,长期而言还是对的。”有来自深圳的一投资总监坚持在2600点上减仓,“当有充分的看空逻辑时,该卖就卖不应该犹豫。”

   理性思考必须要有逻辑性,但有逻辑性的思考并不就是理性思考,我们用笔勾画出基金经理在2600之上的看空逻辑图。

   大象起舞的逻辑

   指数在跨入2600点后呈现加速上涨之势,源于石化双雄和银行股的轮番崛起,对于久违的蓝筹股行情,基金经理忧虑重重。

   能够推动“大象起舞”的主要力量,都被认为是来自于以基金为代表的主流资金。但记者调查下来,主流基金公司在近期并未对大盘蓝筹股有加大配置的倾向,“不见得是基金,感觉有点像2006年末时狂拉工行、中行的神秘资金。”有来自于创新券商的基金研究员分析道。

   2006年岁末,刚上市不久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曾连续多日涨停,造就了90%个股下跌,但指数却上涨百点的奇特景象,而当时拉动两艘“航母”的资金被认为是一股来自海外的神秘游资。

   另有银河证券基金分析师向记者算了这么一本账,“就一季度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来说,就将接近500亿,其中偏股型基金超过200亿。尽管在震荡市中,基金们也会去追逐概念,也会关注交易性机会,但大盘蓝筹是一定要配置的,这是规则使然,配完以后呢?”

   可见如果大盘蓝筹一意孤行继续上涨,资金推力已非公募基金所能承受。

   “‘大象集体起舞’如果持续一周以上,而且如果是处在已有一个阶段的上涨行情,一般就会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最后阶段。”国泰基金一位基金经理在和记者交流中表达出对后市的悲观预期,“我们看到它吸引了大量资金向其聚拢,致使其他股价难以有效上推,很明显我资产组合中的大部分个股都在横盘或下跌。”

   事实上,除非资产组合需要标配,大多数基金经理对大盘蓝筹股并不感冒,他们的逻辑是“大象起舞”时,只拉动了指数,不可能拉动所有股票,“但不管多么强势的股票,总有歇脚回调之时,大盘蓝筹股亦不会例外,指数上涨太快调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对市场的乐观情绪越来越多,很多以前已经离开市场的人又来关心市场了,这其实不是一个好苗头,他们很可能在高位接下最后一棒。”

   没有参与蓝筹股炒作的基金经理普遍担忧的是一旦回调,由于“大象”在指数中影响力巨大,又会拉动指数快速下滑,而这时盘中几乎所有股票都会受其影响一路下滑,“就这样,大量股票就像低矮的树木、躲避不及的小动物,都牺牲在‘大象狂舞’的脚步之下。”

   但也有基金经理虽然不看好大盘蓝筹股上涨的趋势,但还是选择浅尝辄止,博时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短期我认为指数上升形态保持较好,可继续参与蓝筹品种。中期蓝筹板块的上涨趋势,若有改变则中期大盘深幅调整的概率在加大。”

   估值困惑的逻辑

   “上证指数从1664点反弹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点的空间,反映到指数上也有超过50%的涨幅了,如果扣除指标股涨幅落后大盘的影响,其实指数应该超过了3000点。”上海一位女基金经理认为以深成指和中小板指数接近或超过100%的涨幅来看,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牛市行情,“我们难道不应该知足吗?”

   该基金经理向记者打趣道,自己非私募,否则早就清盘度假了。

   截至5月31日,除石化、银行外,沪深两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44倍,“牛市巅峰时期的PE虽然在60倍以上,但当初是上市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长预期下的乐观假设,而现在都普遍预测上市公司盈利在2009年,甚至2010年是下滑的,你能想象这逻辑吗?”有基金经理在内部晨会上认为目前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上涨仅是估值修正,而非实质利好,“前年牛市末期到最后也是在寻找估值洼地,这样的上涨令人担忧。”

   在他看来,任何一波行情的上涨都应有逻辑,但目前股市想要继续上涨,已经找不到理由。

   不确定的基本面逻辑

   包括上海、北京在内的三地多位基金经理都向记者表示继续支持股市上涨的利好已非正常逻辑能够想象,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对于不断公布的宏观数据抱以谨慎态度,“即便是最新的发电量数据还在不断的下滑过程中,国内经济还看不到完全从低谷中走出来的迹象,利好的牌越来越少,而从2008年开始积累的包括IPO等利空消息却已开始释放,多一点担忧应该不为过。”

   从指数看逻辑,指数上冲到年线之后,就意味着过去一年被套的资金已经开始解套了,而过去一年被套的资金多数都是在3500点进去的资金,这些资金包含了很多机构资金,“那是一道坎”。

   “4月以后的调研显示虽然上市公司信心都很足,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是符合逻辑的,国内经济的复苏希望完全寄托在财政支持上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不可能是尖底,都会有反复,上市公司业绩也不例外。”上述来自深圳的投资总监在江浙一带调研后发出如此感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