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基金公司期待已久的“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将于今日正式开闸。然而,该项业务的开闸并不意味着基金公司能够顺利开展此项业务,诸多难题依然困扰着基金公司。
困扰一
半数基金公司无业务资格
虽然“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会对基金公司的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只有半数的基金公司具备相关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自2008年2月以来,易方达、南方、汇添富等9家基金公司首批获得专户理财的牌照。截至目前,具有这项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已经达到32家,占总共61家基金公司的52.4%。
随着“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另外一半没有取得资格的基金公司都在跃跃欲试,但碍于相关规定的限制,只能潜心谋发展。
据《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八条第一款“净资产及资产管理规模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符合条件是指: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在最近一个季度末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资产。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共有32家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逾200亿元人民币。
从这方面来看,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将成为另外半数基金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只有符合规定要求才能获得专户理财的资格。接近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一些基金公司将在货币基金上做文章,毕竟发行一只货币基金就可以将资产管理规模数额拉升至要求之上。
即便拿到了专户入场券,基金公司也未必能马上见到利润。在抢得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资格之后,很多基金公司都表示将要过两年苦日子。一些基金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为了保证公募基金专户理财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他们恐怕要将本该属于基金公司的利润点,加到投资者的身上。
困扰二
人才竞争激烈
近年来,基金公司人才一向短缺,对有经验的基金经理的争夺尤为激烈。无论是公募基金公司还是私募基金都在人才竞争方面下了大量工夫,毕竟资本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人才是关键性因素。
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一旦“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全面铺开,人才储备将是公司首要解决的难题。
根据规定,基金公司在“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最多可提20%的业绩报酬。“这就意味着基金经理的薪金标准将以业绩收益为准”,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一对多”专户理财业务的收益主要是来自投资收益方面的提成,这改变了公募基金只通过收取管理费的盈利模式。因此给客户挣的越多,将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由于基金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基金经理的薪酬制度也将有所改变。
困扰三
灵活性欠佳
同样是理财高端市场,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只要做好对这个市场的发展将带来很多的益处。尽管基金公司“一对多”业务的开闸对私募是一种挑战,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
就目前的情况看,阳光私募人数限制为50人,而机构不限。“一对多”专户则限制200人;流动性上,阳光私募多数为每月开放申赎,而“一对多”专户是最多一年开放一次申赎;成立要求方面,阳光私募一般为3000万元,而“一对多”专户则规定为5000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就以上的差异看,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专户业务被规定的有些死,失去一定的灵活性,造成流动性比较差。单从这方面讲,阳光私募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像“一年开放一次”的规定就不容易让投资者接受。因为,对投资人来说,需要考虑购买了产品后一年才有机会赎回,而且以后都是每年才开放一次,非常不方便。
困扰四
利益输送难题待解
在即将开闸的基金专户理财业务中,防范利益输送这一难题依然待解。“专户理财一开闸,普通基民手里的基金就成为垫底的了。”记者昨日在相关基金网站看到基民这样的留言。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监管层不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利益输送的缺口很难堵住。
“这个问题很棘手。比如一个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公募基金和专户理财,由于专户理财获得的薪酬要高于普通基金,因此基金经理很可能出现假公济私的情况,用100亿元的基金去托2亿元专户的盘,给专户‘抬轿子’。”对于这一问题,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这样表示。他同时表示,监管层应尽快制定“游戏”规则,否则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无法保证。
在这一点上,部分公募基金人士认为,监管层近年来出台的相应政策已经大范围地避免了利益输送的情况。例如,对MSN、QQ等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和电子信函实施全程监控并留痕,录音、即时通信、电子信函等资料均要保存5年以上。但是从近期融通基金“老鼠仓”事件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依旧无法杜绝。
商报记者 王磊 崔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