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位基民欲集体诉讼上投摩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 09:16  大众证券报

  本报讯  尽管搭上了今年的反弹“快车”,但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仍居基金市场净值“首负”(0.469元),这让广大出现巨亏的基民强烈不满。最近,来自南京、上海、广东等地近百位基民向《大众证券报》投诉,认为该基金发行宣传“忽悠”和服务极不到位,欲发起“集体诉讼”活动。

  发行宣传“忽悠”

  记者统计发现,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的最新净值是0.469元,位居国内所有开放式基金净值倒数第一。

  广大投资者愤怒的表示,当初认购该基金,就是轻信了他们华丽的宣传。

  南京的投资者王先生明确表示,“我当初就是上了亚太优势广告的当,他们说女掌门人经历丰富、年化收益率高,他们还说(07年底)海外市场正是价值的洼地,现在投资一定能够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一下子买了12万份,现在一半都不到。”与王先生同样愤慨的还有青岛的胡师傅,他表示,发行时,基金公司认为投资QDII能够分散风险,但是实际上却是给投资者戴上枷锁。胡师傅说:“就算我闭着眼到国外去买股票,也不可能亏那么多!”

  更令投资者愤怒的是上投摩根和中小投资者的沟通存在问题,服务态度较差。 

  上海的钱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和上投摩根的遭遇。钱先生说,他曾经和买了上投QDII的亲戚朋友到上投摩根总部去讨说法,结果不仅连基金经理的面都没有见到,后来多次打电话,都告知出差或者出国。“其实基金公司是管理人,我们基民才是持有老板,但是老板来了,员工却不出来,躲着你走,连交流一下都不行!天下哪有这样受气的老板?”

  百位基民欲“集体诉讼”

  四川攀枝花的陆先生说:“亚太优势的亏损不寻常,是基金经理去年连续对市场重大误判所致,在金融危机下高仓位运作,连一个散户的基本面判断都比不上。试问,专业人士的技术分析难道就是随意糊弄?太不拿我们的钱当回事了吧!”

  一位来自高校的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买了3万份上投亚太优势以后,该基金就连续下跌。对他来说,6毛钱就是一个亏损底线,而当他多次致电上投客服咨询的时候,接线员仅仅一个劲劝他,基金是长期投资,一定要坚持。那么,现在再度亏损基金公司是不是也应该赔偿?因此呼吁广大基民集体诉讼。

  面对近百位基民愤怒的呼声,面对基民对中国基金业的“集体诉讼”怒喊,《大众证券报》将联合本报律师团协商,慎重考虑,同时对于投资者的呼声和要求,本报将继续报道。本报记者 赵 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