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基金公司“红五月”减仓
投资者报 (实习生 王梦舟) 整个“红五月”,2600点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大盘震荡加剧。
面对大盘的迷失,基金做多的热情和信心被反复打压。《投资者报》基金仓位的测算结果显示,截至5月25日,仍有超过四成的基金继续着减仓步伐。其中,管理资产规模靠前的大型基金公司,成为减仓的主力。
基金仓位连续三周下调
据《投资者报》基金仓位模型的测算,近一周基金整体仓位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虽然基金仓位依然维持在高位运行,各只基金的操作也差别明显,但基金整体已经连续第三周小幅减仓。
截至5月25日,142只股票型基金可比平均仓位为80.89%,比5月18日的测算结果下降1.7%;117只混合型基金可比平均仓位为64.68%,比上期减少4.38%,并且降幅明显扩大。
在《投资者报》跟踪的142只股票型基金中,有55只基金减仓,减仓比例为39%,其中减仓幅度大于5%的基金有32只;另外,加仓基金有29只,占比为20%。选择加仓的基金数量进一步减少,其中加仓幅度超过1%的基金仅有6只。
在117只混合型基金当中,选择减仓的基金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共有59只。其中减仓幅度在5%以上的基金有45只;有22只基金选择增仓,占比为17%,其中加仓幅度大于5%的有8只。
通过对比仓位变化的数据可以发现,近期混合型基金整体减仓态势比起股票型基金更为明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股市高位震荡,风险在一步步地积聚;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回暖,分流了部分高位避险的资金。债市与股市素来存在着“跷跷板效应”,大盘横盘整理了近一个月时间,与此同时债市悄然回暖。5月21日上证国债指数收于121.64点,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成交量也温和放大。
从单只基金来看,股票型基金中减仓幅度最大的前10只分别是:长盛同德、银华核心价值优选、泰达荷银稳定、博时主题行业、鹏华优质治理、上投摩根阿尔法、国投瑞银成长优选、上投摩根成长先锋、银华优质增长、金鹰成份股优选。
位居混合型基金减仓排行榜前10位的分别是:国投瑞银景气行业、诺安灵活配置、益民创新优势、诺安平衡、友邦华泰积极成长、中海分红增利、长盛同智、泰信优势增长、天弘精选、华富竞争力优选。
上述基金中,大多数已经连续两周或两周以上降低仓位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基金对短期市场保持谨慎的态度较为坚定,在操作策略上具有一定持续性。
大型基金成减仓主力
在上证综指走上2600点后,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面难有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现, 市场进入了“犹豫期”。连续两周来,驻扎在前期涨幅较大的煤炭与地产板块中的资金获利回吐,成交量连续萎缩,大盘疲态尽显。
面对着市场的调整,一直以来以稳健的投资风格著称的大型基金公司迅速做出了反应。
《投资者报》测算数据显示,最近一周,资产管理规模居前十大的基金公司中,除景顺长城和广发外,其余八家的仓位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鹏华、华夏、嘉实三家公司的调整幅度居前,均在5%以上。
“主要股票的估值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基本面的乐观预计,但二季度初,基本面并未呈现真正的反转,因此,减仓是较为安全的做法。”一位在熊市里基金收益排行进入前1/3的基金经理对《投资者报》表示。
虽然都采取了减仓措施来规避风险、锁定收益,但是上述基金公司在整体仓位水平上却大相径庭。大成、易方达、景顺长城基金仍然保持着85%以上的高仓位,操作思维并未根本扭转;鹏华、华夏、嘉实基金的整体仓位则分布在60%~67%区间,从仓位情况判断,这些基金公司对于后市的看法较为谨慎,因此在策略上选择了轻仓操作。
“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是投资领域里的一句流行语,这句话在部分大盘基金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低仓位导致这些基金在二季度业绩平庸,如博时、南方、嘉实、上投摩根等一线基金军团旗下偏股型基金表现落后于同类的平均水平,难以再领风骚。
对此,南方基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基金是长期投资而非短期交易的品种,因此,长期稳健的业绩对投资者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震荡市考验选股能力
不同于2008年单边下跌和今年年初“小阳春”行情,近期的震荡市是真正考验基金投资能力的阶段。
由于市场短期或将维持震荡格局,基金的择时和选股能力将成为其能否跑赢同业的重要指标之一。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在股市不断冲高的情况下,部分基金开始警惕阶段性风险,但在操作策略上不会轻易转向。基金仓位水平将保持高位震荡,结构配置和选股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基金比拼的关键。
国金证券也在报告中表示,随着估值水平提升以及相关产业振兴、区域振兴计划的实施和细化,市场结构性机会也将进一步深入,这也对基金的选股以及主题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