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
主要内容:
之前,我们把建议认购长盛同庆的理由告诉了大家,得到了高度认可。现在,根据最新情况,本报告试图能够再给大家一个继续持有的理由,以及一个可以买入的理由。
长盛同庆的成立规模为146.87亿份,按照事前约定的4︰6分类方法,长盛同庆A有58.75亿份,长盛同庆B有88.12亿份。5月26日,这两类基金份额都将可以上市交易。
我们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操作策略:(1)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当市场没有达到各自预期收益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执行适度的长期投资策略。(2)对于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如果有短期的资金急需,可以先抛出长盛同庆A作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首选。(3)对于那些低风险类别的资金,在达到了预期是收益率目标之后,可以考虑和谐出局,平稳离场。
如果以流通市值来看,长盛同庆B的流通市值在上市之初应该为90亿元左右。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大,这样的规模反而更加适合一些大资金、潜在的主力资金运作。
长盛同庆B比瑞福进取好。这里并非指的是这两只基金的绩效,而是指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场的原因,造成了这两只基金现在的“净值质量”有一定的差别。
由于产品设计良好,营销策划周密,宣传工作扎实,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股票型基金的发行十分成功,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谱写下了近一年多来的最成功发行案例。长盛同庆的成立规模为146.87亿份,按照事前约定的4︰6分类方法,长盛同庆A有58.75亿份,长盛同庆B有88.12亿份。5月26日,这两类基金份额都将可以上市交易。
此次长盛同庆的发行,同时使用了场内渠道和场外渠道,前者显示出了很高的效率,绝大部分认购资金走的是场内渠道。场外渠道的认购量较少,除了自身的效率天然低下以外,部分银行网点不了解基金行业的创新形势,保守狭隘地误以为客户资源会流失,不积极推介这只基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基金成立之后,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及时发出了《办理跨系统转托管业务的公告》和《办理跨系统转托管业务的提示性公告》,敦促广大通过场外认购该基金的投资者自5月15日起,可以通过认购该基金的场外代销机构或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的直销机构办理该基金的跨系统转托管业务,将基金份额转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场内,做好上市交易前的准备工作。关于转托管业务,有些提供全面及时周到优异服务的银行网点会统一组织客户办理转托管业务,并免除相关费用,有些银行网点则不管此事。
根据长盛同庆的上市公告书,截止到5月19日,长盛同庆A、长盛同庆B可以上市交易的份额规模分别为52.85亿份和79.31亿份,分别有5.89亿份和8.81亿份尚未转托管到场内。这些资金主要属于个人投资者,对于市场的交易规则不是很熟悉。按照现在银行网点的办理速度,预计到上市的时候,还将会有一部分投资者陆续转入到场内。
不论银行的网点对于该基金的态度如何,对于转托管的态度如何,从理论上讲,为了实现套利,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将认购到的基金份额转托管至场内,然后伺机卖出。从目前已经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不同的只是时间的先后问题,很多投资者都在积极设法办理该项业务。因此,为了后面的分析方便,本文认定所有的场外投资者都赶在了上市之前,及时把在场外认购到的长盛同庆基金份额转到了场内。
原先,大家都没有预测到投资者对于长盛同庆会如此认同,都在积极营销这只基金,暗暗为期望中的60亿份目标努力,并且做好了充分的、积极的、美好的设想,如果发行规模能够达到60亿份,就停止发行。因此,笔者最早撰写该基金《交易策略篇》时,一切都是在以60亿份的规模为假设的。现在,由于投资者的热情,市场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原先设想的四种交易策略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一、投机篇:重新审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
最早的《交易策略篇》认为:“按照目前的固定收益率产品定价方法,预计长盛同庆A上市之后的溢价率大约为5%左右。”“鉴于国投瑞银瑞福进取曾经有过的市场表现,以及当前的市场情况,简单地类比预计,长盛同庆B在上市交易的时候可以有15%左右的溢价表现。”现在看来,上述预测有进行一些调整的必要,因为规模太大,因为投资者结构有变化。
(一)市场背景的新变化
长盛同庆的发行规模是146.87亿份,远远超过预期规模的一倍多,大量涌入的资金,主要是大客户的资金。这一点,可以以该基金明显偏少的认购户数为证。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13只具有主动型投资风格的股票型基金,户均认购规模为9.79万份。长盛同庆的户均认购规模为57.54万份,是市场平均数的五倍多。这些大客户的资金来自于多个方面,如专打新股的套利资金、保险资金、理财产品的资金、其他投资机构的资金、私募基金的资金,等等。
根据推算,此次长盛同庆认购资金中的86%以上来自大客户,包括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这些大客户的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追求极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的套利资金。在该基金发行之前,笔者就曾经在银河证券内部建议将此次长盛同庆的发行作为一次新股IPO即将重启之前的预演,动员以前专打新股的套利资金回来认购。这类资金是影响我们既定交易策略的最大障碍。
其次,有很多保险资金,或者是具有类似性质的机构资金,低风险性质浓厚,强烈追求收益的稳健,期望收益率要求不高,投资纪律严明,也会迫使我们适度调整一下原先预想中的交易策略。
还有一小部分的大客户资金,他们或者认定了长盛同庆A的固定收益价值,或者认定了长盛同庆B较高的可溢价未来,很多人有着较为明确的投资目标,对于后市较为乐观,在正常情况下,不达到预期是收益目标,基本上会继续持有。
(二)新的估值空间
长盛同庆A具有固定收益产品的性质,原先给定的定价策略基本不变,即上市之后的溢价率在5%左右。根据测算,可能会有25亿元左右的专打新股套利资金没有长期持有同庆A的意愿。不过,由于长盛同庆A 的预期收益很明确,风险不大,这部分资金在卖出长盛同庆A的时候,出现非理性抛售行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部分机构投资者,看好长盛同庆A ,如果该类份额的收益率空间合适,他们会考虑购买并持有,而且原则上愿意持有到期,这部分资金应该可以抵消长盛同庆A套利资金的卖出冲击。
定价策略方面的最大变化在于长盛同庆B。最早的“在上市交易的时候可以有15%左右的溢价表现”原则性推断,现在不得不因为套利资金的大量介入而要进行调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首先,主要是源自于专打新股资金的套利资金,他们的目标收益率在2%上下,能够有3%、4%的收益,他们会非常满意。那么,假设当长盛同庆A的溢价率在5%的时候,他们在1.00元价位卖出长盛同庆B,就可以获得最低标准的收益。其次,部分保险资金以及具有保险性质的资金,期望收益率会比专门认购新股的资金略高一些,但高出的幅度多数较为有限,例如,同样是在上述条件之下,长盛同庆B的交易价格如果能够再高出几个百分点,这部分资金中的绝大多数也会满意地出局。
长盛同庆B的规模是88.12亿份,大客户的持有总量大约在76亿份左右。其中的一半是专打新股的套利资金,总规模在40亿份左右,然后还有约30亿份具有保险性质的资金。这样一来,在长盛同庆B上市之初,可能会有60-70亿份的资金会在满足了期望收益率之后获利了解。这种情况符合套利资金的运作特征。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前期《交易策略篇》中预测的收益目标,在长盛同庆B的上市之初恐暂时难以实现,但是,在消化了上述低风险资金之后,在流通筹码得到了充分的换手之后,在新换手入市的资金持筹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其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应该会有良好的表现。因此,资金成本不高、流动性要求不高的资金,不妨耐心持有。
(三)未来的股票市场行情
长盛同庆上市时,股票市场届时的走势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该基金两类份额的上市定价,尤其是长盛同庆B。对于股票市场行情,我们有这样三种假设:
第一,如果股票市场行情在涨,一切都好说。
第二,如果股票市场行情走平,一切情况也不一定值得看坏。
第三,如果股票市场行情在跌,按照通常的思维惯性,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不过,笔者认为,如果股票市场行情下跌,那将是该基金建仓的好机会,该基金将可以收集到相对更低价的筹码。因此,股票市场行情下跌,对于这只基金,应被作为利好来看待。
二、投资篇:我们的未来不会是梦
附图一:股票型基金不同期限下的平均收益率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
数据截止日期:2009年4月17日
制图:王群航
(一)最早的风险提示已很详尽
做投资,大家共同的心态是关心收益,对于风险提示,往往会忽视。在前期的《交易策略篇》中,笔者已经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提示:“对于长盛同庆A、B两类基金份额上市之后的溢价空间进行了估值,该估值仅仅是作为一种参考。虽然就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该估值的可成功概率很高,但是依然不排除在一些无法预测的情况下,有各种无法预见的风险发生,因而有可能会使该预测失效。不过,即使有这样的风险出现,笔者认为也不一定值得过分担忧。”
“参看附图一,以截止到4月17日的统计数据为准,全部股票型基金‘过去一年’、‘过去三年’、‘成立以来’的平均净值损失幅度和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84%、146.42%和83.75%。这就是说,从相对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经过了2008年度的大熊市,以及2006年之前的那轮大熊市,股票型基金的长期收益率还依然是正值。这种情况表明,在当前相对较低的基础市场背景情况下,三年之后,在长盛基金管理公司专业投资运作的推动下,该基金获取正收益的概率应该是很高的。”
“因此,从充分估计市场风险的角度出发,即使短期套利遇到了意外的风险,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但从相对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股票型基金依然具有一定的可投资价值。这就是长盛同庆无论是作为短期投机的产品、还是作为长期投资的产品皆较为适宜的具体涵义。”
现在来看,由于该基金的基本面情况出现了较多的变化,原先期望中的套利目标,在短期内能够完全实现的概率很小。但是同时,鉴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情况、证券市场的情况,苦等一年、甚至苦等三年才能够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同样也很小。
(二)基金经理的配置柔中带刚
长盛同庆的资产规模为146.87亿元,从公开披露、可以查阅的信息来看,这是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有史以来管理过的最大基金。之前,在2007年末,长盛同德主题的份额规模为121.74亿份,资产总值为132.4亿元。这种情况表明,该公司曾经管理过类似的超大规模基金,并不缺乏管理大基金的经验。
为了管理好长盛同庆,长盛为该基金配备了两名基金经理:王宁、黄瑞庆。王宁先生曾在华夏、兴业这两家基金公司工作过,2005年8月加盟长盛,现任该公司的投资管理部副总监,自2008年1月3日起担任长盛成长价值的基金经理。黄瑞庆先生曾在融通、长城这两家基金公司工作过,自2005年9月起加入长盛,他在长城基金管理公司期间,曾担任该公司的金融工程小组组长,他现在是长盛中证100指数型基金的基金经理。
这两位基金经理各有特点,王宁是做主动型管理的人,黄瑞庆是做被动型管理的人。前者将来会在一定的程度上通过主动式的投资,努力让该基金的绩效在市场平均收益的基础上锦上添花,而该基金的平均收益来源,可能就是黄瑞庆的专长:数量化投资管理。由于长盛同庆的规模巨大,未来在资产配置方面需要有一定比例的指数化投资方式予以支持。根据笔者的调研情况,这项工作将由黄瑞庆先生主要负责,指数化投资将会在该基金的投资运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三)指数型基金绩效表现良好
指数化投资方式是指数型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指数型基金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净值涨跌表现。参看附图二,在代表指数型基金的那个立柱群中,每根柱子表示一个年份,无论是向上的柱子,还是向下的柱子,近三年多来指数型基金都是最长的。这些情况显示:在2006、2007连续两年的大牛市行情中,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最高;在2008年的大调整行情中,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净值损失幅度最大。2009年以来,截止到5月8日,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又是最高的。
另外,在附图二中,表示指数型基金的那个立柱群无论何时都是最长的一个群,表示股票型基金的那个立柱群是第二长的一个群。未来的长盛同庆在投资运作的过程中,将会包含指数化的投资策略和主动型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因此,从这两个方面来看,长盛同庆的未来绩效表现,应该不会让投资者失望。如果做最保守的估计,万一出现必须持有该基金较长时间的情况,它的未来绩效预期也还是多了一层较好的安全保障。
附图二:部分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平均绩效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
数据区间: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5月8日
统计制表:王群航
附图三统计的是上述各类基金的涨跌密度,即在2006年和2007年那两年牛市行情期间,年净值涨幅超过100%的基金占同类基金的数量之比,和2008年熊市期间净值跌幅超50%的基金占同类基金的数量之比。很明显,指数型基金的得分是3个“100%”,即在牛市行情中,所有基金的年净值增长率都超过了100%,在熊市行情中,所有基金的净值损失幅度都超过了50%。指数型基金这种步调高度一致的净值表现特征,说明了具体基金之间的净值涨跌幅度相差不大,选择任何一只指数型基金进行投资,都可以获得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的收益。
综上所述,首先,长盛同庆的基本情况与运作特征,决定了该基金未来的绩效表现应该不会落后于市场;其次,从相对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该基金最终会让投资者获得应有的收益,因为净值涨了,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必然要涨。第三,经历过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的宏观经济见底已经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那么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应该对于不再看空的宏观经济做出负面的反映。
附图三:以股票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涨跌密度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
数据区间:2006年至2008年
统计制表:王群航
三、“攻”字诀:新形势下有多种含义
先前的《交易策略篇》对于快速套利有过较为乐观的预期:整个套利交易过程的持续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在2个月以内;基金溢价交易的基础――基金的净值,在该基金上市之前,预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根据该基金的上司公告书,截至长盛同庆上市之前的5月19日,该基金的股票投资规模为1.36亿元,占基金资产总值的比例为0.92%。长盛同庆A的份额参考净值为1.001元,长盛同庆B的参考净值为0.999元。
现在,由于该基金规模的剧增,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短期套利不是没有可能,但要达到最早预期的那种收益状况,难度增大了很多,而且短期内可能较为难以实现。这种时候,从该基金二级市场交易可持续地良性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攻”字诀在新的形势下有了全新的含义。
(一)原持有人应有的策略
对于无时无刻不在千变万化的市场,投资运作的战略战术也都是在随时、随市、随势而变的。是抛A买B,还是抛B买A,还是A、B全抛,还是A、B全留,不同的投资者交易预期差别很大。但是,根据笔者的调研,这些资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短期之内都没有亏钱卖出的意愿,除非市场出现重大利空。
对此,我们有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操作策略:(1)无论是什么样的投资者,当市场没有达到各自预期收益目标的时候,可以考虑执行适度的长期投资策略。(2)对于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如果有短期的资金急需,可以先抛出长盛同庆A作为满足流动性需求的首选。(3)对于那些低风险类别的资金,在达到了预期是收益率目标之后,可以考虑和谐出局,平稳离场。
(二)新投资者应有的策略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未来的新投资者有四大类:第一类,由于种种原因,发行当天没有及时认购到长盛同庆的人;第二类,发行当天可以认购,但后来却故意没有认购的人;第三类,发展结束之后至今,受多种信息的影响,认识到该基金投资价值的人;第四,专门等待二级市场入市的人。对于这四大类投资者,我们逐个分析。
第一,尽管笔者在最早的交易策略报告中建议投资者在发行的当天认购长盛同庆,但是,还是有很多投资者没有看到我的报告,或者是的确看了我的报告,但是没有看到我在报告的最后用加粗字体写出来的、建议大家在发行当天就认购该基金的提示。总之,发行当天没有及时认购该基金的投资者有不少,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将会在该基金上市之后密切关注它。
第二,据不完全统计,长盛同庆发行的时候,由于认购资金云集,有很多资金知难而退没有进来,这些资金的总量超过了现有基金的规模。这些资金不进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套利资金过多,上市时抛压过重,可能会让原先预期的套利计划失败,并且有可能会是使原始投资者出现亏损。这些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属于套利资金,不进来也好;小部分为非套利资金,今后还有可能会入市。
第三,长盛同庆巨大的发行成功,曾是一时间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很多投资者正是在这个时候了解到有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投资股票市场一样,没有认购到“新股”没有关系,到二级市场上再找机会,最多的机会、更大的机会,主要是在二级市场。而且从理论上、逻辑上讲,如果二级市场上没有盈利的机会,任何新产品都不可能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出去。
第四,专门等待在二级市场入市的人,有着不同的投资与投机目的,这其中既有感兴趣长盛同庆A的人,也有偏爱长盛同庆B的人。无论是谁,都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进入二级市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能够平价拿到他们所钟情的某类投资对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让他们美梦如愿的可能性不大,适度的追高,可能是必须。根据调研,无论是长盛同庆A,还是长盛同庆B,都有可能成为一些实力机构战略性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上述四类投资者,在经过了上市之前那10多天的认真思考之后,一定会有各自的交易策略,这些策略中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只要基础市场一切正常,就可以接受适度的溢价(相对于发行价格),但不会过分地追高,除非市场基本面情况出现重大变化。如果届时真是这样,那就是市场的万幸,因为市场不需要疯狂。
(三)从流通市值的角度看问题
目前,还有很多投资者担心,长盛同庆B未来上市之后的流通盘为88.12亿份,规模是否会太大了?这里,笔者认为应该纠正一个理念,即在谈论规模的时候,有时应该关注的是流通市值的规模,而不是份额的规模。如果以流通市值来看,长盛同庆B的流通市值在上市之初应该为90亿元左右。这样的规模并不算大,这样的规模反而更加适合一些大资金、潜在的主力资金运作。
以股票市场为例,看看那些目前流通市值在150亿元以上的股票,如航天信息、潞安环能、建发股份、城投控股、中联重科、上海机场、华发股份、同方股份、太钢不锈、泸州老窖等,都曾经有过良好的市场表现。因此说,流通市值规模并不算大的长盛同庆B,加之题材独特,有可能会受到投资者较多的欢迎和追捧,包括一些实力机构。
目前,瑞福进取的流通市值规模在17亿元左右,反而限制了很多大资金的运作空间,大家难以在该基金上投资更多的资金,因此也就难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因此也就降低了他们的投资兴趣,因此也就干脆不理睬它了。
四、“守”字诀:机会有的时候就需要等待
(一)对于风险,前期已有预报
在先前的《交易策略篇》中,已经对可能预见的风险有所描述:“对于长盛同庆,笔者的第一个投资策略就是‘攻’,即短期套利,获取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溢价收益。但是,如果大家都想到了这个策略,都想获取短期的快速收益,那么,该基金上市之初的卖盘压力可能会很重,在汹涌澎湃的短期套利盘的冲击之下,该基金的开盘价、开盘之后的交易价格很可能会达不到前面所做的上市收益预期,这就是这只基金上市之后可能面临的短期风险所在。”
“不过,没有关系,当上述风险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第二个交易策略即‘守’字诀来应对。无论是A类份额,还是B类份额,如果上市之后的交易价格达不到我们的收益预期,大家首先可以用继续持有来应对,即达不到预期的收益,不卖。”
“其次,无论是A类份额,还是B类份额,如果抛盘过多,并且把价格打压的过低,正好是较好的买入机会。”“随着长盛同庆A和长盛同庆B的上市,具有不同交易特征、具有不同风险收益需求的投资者将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份额进行转换和持有,偏好低风险的投资者会青睐A类份额,偏好高风险的投资者会青睐B类份额。”市场将会在上市之后重新洗牌,让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各就各位,为未来二级市场行情的展开排好队。
(二)瑞福进取曾经的折价另有原因
由于长盛同庆与国投瑞银瑞福进取较为相像,很多投资者在考虑长盛同庆上市定价的时候,自然会用瑞福进取的交易情况做对比。瑞福进取上市以来的折溢价情况如附图四。
瑞福进取在2007年9月21日上市,当天高开低走,交易价格状况由溢价变成折价,之后连续36个交易日,该基金一直处于折价状态,最高的时候折价率为12.13%。从2007年11月20日起,该基金进入溢价交易状态,并且一直溢价交易至今,期间在2008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该基金曾经连续10个交易日的溢价率翻倍,10月28日的时候溢价率为108.06%。最近,为了迎接长盛同庆的上市,该基金的溢价率回归到了20%以上。
参看附图四,瑞福进取的折价,主要是在牛市行情的末尾;它的溢价高潮,在熊市行情的末尾。在这两个极端表现之处,背后的原因都是投资者对于该基金的了解很不够。目前,市场把长盛同庆与瑞福进取对比的方法有三种:(1)与瑞福进取开盘时候的交易情况对比;(2)与瑞福进取溢价最高的时候对比;(3)与瑞福进取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情况对比。
用第一种方式对比,得到的是悲观的结论。其实,这种对比方法不一定正确,因为历史与现实的背景情况往往会不一样。关于第二种对比方法,是笔者在某个场合偶然听到的,以瑞福进取曾经有过翻倍溢价交易情况来画个大饼,忽悠投资者,根本就不可取。至于第三种方法,则是本文现在使用的方法。目前的市场交易情况,最能够反映投资者当前对于这种类型基金的认识。以此为参照,长盛同庆上市当天就大跌、就折价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附图四:瑞福进取上市以来的折溢价表现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Wind资讯
数据区间:2007.9.21----2009.5.13
制图:王群航
(三)长盛同庆B比瑞福进取好
这里所说的长盛同庆B比瑞福进取好,并非指的是这两只基金的绩效,而是指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场的原因,造成了这两只基金现在的“净值质量”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由于2008年的大熊市行情,瑞福进取当前的净值依然低于面值较多,未来,该基金必须补上这个缺口。其次,根据瑞福进取的基金契约,该基金有一个基准收益差额累积弥补机制,具体内容是:“如果瑞福优先在T年的基准收益分配部分未达到其该年的基准收益,则瑞福优先当年的实际基准收益分配与其该年基准收益之间的差额可在基金剩余的存续期内进行优先弥补。如果有多个会计年度存在基准收益差额,弥补将从最早出现基准收益差额的年度开始。”这就是说,2007年、2008年,该基金还有两年的基准收益要弥补,2007年,这个基准收益差额是6.06%;2008年,这个基准收益率差额是7.14%。只有在还完了以前的欠账之后,瑞福进取的净值才会增加。
长盛同庆的“净值质量”优,在于它的净值处于面值附近,从现在到未来长盛同庆B的净值可以“起飞”,只要先获取16.8%的收益就可以了。附图五就可以很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这个收益率,远远低于瑞福进取要弥补的缺口。
综上所述,由于长盛同庆B比瑞福进取好,长盛同庆B就应该有比瑞福进取更高的溢价表现。
附图五:长盛同庆整体基金净值与分级基金净值变化图
数据来源:长盛基金公司
制图:长盛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