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未来五大猜想

  公司组织结构多元化?

  对于基金公司组织结构的改善是业内一直在讨论的话题。从国际上看,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对基金公司业务发展以及运作的独立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包括富兰克林基金在内的不少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本身就是上市公司。中国是否也会出现上市基金公司?

  事实上,基金法中对于基金公司的股权和组织结构的有关表述已经留了缺口,去年讨论关于基金法修改的问题时,又有专家提出对基金法中关于基金公司股权结构、组织结构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改变目前基金公司组织结构简单重复的局面。而行业内部也曾有公司酝酿出台股权激励计划。虽然在目前国际经济危机和国内复杂的经济背景下,推行基金公司的股权改革并不容易,而且也不适宜,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明确的。

  有关人士预计,未来随着法律法规的放开,可能会出现包括合伙制、股份制等形式在内的相对私有化的基金公司,甚至是上市基金公司。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可能允许基金公司高管及核心人员持股。

  海外业务将有大发展?

  近期,包括南方基金在内的一批内资公司开始在香港设立分公司,为未来国内基金公司的海外业务发展做准备。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较目前QFII业务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只有0.75%左右的顾问费,如果能够直接去海外发行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产品,作为基金发行人和管理人的基金公司将获得更大收益。

  事实上,外汇管理就是基金业务“引进来、走出去”的重要阀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深化,外汇进出及其额度管理有望更加灵活,这也就为基金行业开展国际业务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外,外汇管理的逐步宽松还将进一步推进QDII业务的发展。业内专家认为,虽然QDII推出后正逢国际金融危机,其发展遇到一定的波折,但随着国际市场从危机中逐渐复苏,人们会发现其中蕴涵的大量投资机会,而个人外汇存款以及购汇额度的提高更让“全球化配置资产”的需求大量增加。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缓解,国内外汇储备增加的趋势依然存在,外汇管理依然会有“泄洪”的压力。

  对冲基金将在中国出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交易制度逐步完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推出、跨市场交易模式的出现,对冲基金可能会出现在未来的国内市场,成为推动基金管理公司开展专户等私募业务的一把利器。

  另外,未来市场多元化发展带来的各种创新金融工具将大大提高基金产品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上来说,金融工具的丰富将拓宽基金产品的可投资范围,对基金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投资思路也会产生影响,事实上,此前在基金公司向有关部门上报的创新方案中,不乏挂钩股指期货、REITs等金融工具的产品,相信随着这些金融工具的推出,这些创新基金产品也将进入人们视野。从深度来说,丰富的金融工具和跨市场的交易机制将带来更多类似ETF和长盛同庆可分离交易基金那样,利用交易机会进行套利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大量出现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机构的投资方式。

  基金经理一张报纸一杯茶管好基金?

  早上上班看看报纸喝喝咖啡,交易时段从不盯盘,下午抽空去打场高尔夫,据说美国和欧洲有些崇尚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共同基金基金经理就这样管理基金,中国的基金经理们是否有朝一日也会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应该说,几年内起起落落的市场环境、基金公司日渐成熟的考核机制以及管理层日趋严格的要求,已经造就出一些能够坚持自己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随着未来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风格的进一步统一,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必然会是重点关注公司基本面、少看盘甚至不看盘的一个“悠闲”的投资者,而真正的趋势投资者将是一个关注大盘走势,整天有看不完的报告忙碌的投资人,基金持有人将更加踏实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公司数量五年内突破100家?

  据悉,到今年年初,已向有关部门提交材料等待批准的拟成立基金公司有8家左右,基金公司数量的增长是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在保证为基金市场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的同时,把住“水龙头”,控制好新公司成立的节奏,防止行业恶性竞争的出现,也是应有之义。

  此外,众多机构对于设立基金公司的积极性有增无减。符合发起设立基金公司资格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国内机构数量众多,而外资机构在度过金融危机之后,关注重心也将重新回到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市场,基金行业由于其较高的开放性,必然会继续吸引众多外资机构的进入。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国内基金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新成立公司以合资为主的局面可能会有所变化,内资公司与合资公司的比例会朝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合资公司的本土化和本土公司的国际化将是未来几年基金公司发展的主基调。

  证券时报记者 金 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