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债基销售回暖 基金经理难言乐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02: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元 实习记者 田林

  5月25日,又一只债基——上投摩根纯债债基即将发行。加上本月早些时候发行的博时信用债基、富国优化债基,这已经是5月份上市的第3只债券基金,占5月已发基金的30%。而4月份这一比例是20%。

  与此同时,债基的认购和销售情况跟随回暖。上周首只封闭债基富国天丰持续溢价,表明5月份后资金对债基的看好。

  而债市近期也走出低谷,走出一波反弹。上证国债指数5月20日升至121.55点,达到历史高位;而上证企业债指数创下了134.58点的历史新高。

  在经历了去年的大牛市之后,债市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债基净值跟随下降,但到了5月份,情况好转许多。“我们能够感受到债市的回暖,基金的资金也开始流入了。”深圳一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经理说。

  “红五月”带来的信号

  今年前四个月,基金成为债市出逃的主力军。中债网的统计显示,4月份基金公司继续减持债券640亿,1至4月基金累计减少债券投资3345亿元。但4月份减持债券的量较之前三个月已经有所减少。

  伴随着的是债基遭遇较大规模的赎回。债基在今年一季度已经遭遇了赎回潮。天相投顾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债券型基金累计净赎回664.45亿份,赎回比例高达38.17%,大大高于同期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赎回比例,表明基民对债基的态度趋于冷淡。

  而进入5月,市场有逆转之势。首先是债基重获市场认可。据媒体透露出来的数据,5月11日发行的富国优化债基首日销售近10亿元,让市场为之惊叹。

  其次,机构也表现出对债券新的兴趣。以信用债为例,截至5月19日,今年各信用债(剔除可转债、可分离债)发行额为5705.45亿元,占债券发行总额的23.2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信用债发行额和占比分别为2214.1亿和6.19%。虽然信用债的供给是去年同期的近三倍,但信用债的收益率反而下跌。许多票面利率超过8%的信用债税后收益率低于5%。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部认为,5月份债市回暖基于以下原因。第一,宏观经济尽管逐步走出底部,但是经济的复苏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数据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化,一季度债市的大幅调整已经反映出这种预期。

  其次,从股票市场来看,目前的市场情绪大多较为谨慎,本轮反弹的阶段性高点可能在5月份前后出现,后期即使再度上涨,空间可能也是较为有限的。如果这样,对债券市场的负面影响也有望减小。

  最后,债券市场自身供给的冲击,短期可能是利空,但是在当前的流动性环境下,没有了基本面的利空,简单的供求关系对市场不会构成持续性影响。

  债基选择5月份密集发行一方面是考虑了上述背景,还有其他原因。统一的原因就是完善产品线。博时信用债基的基金经理过钧介绍,正在发行的博时信用债券基金的特色主要有两点:一是更聚焦于信用债市场的投资;二是可以适时进行二级市场股票、权证投资。这是此前发行的博时稳定价值债券基金所不同的。是对公司产品线的完善。

  上投摩根纯债债基的基金经理王亚南也介绍,发行纯债基金的主要考虑是完善公司的产品线。此前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尚未开发纯债基金产品。

  后市难“牛”

  债市是否会进入新一波牛市? 债基基金经理更倾向今年的波段操作。

  博时基金的过钧认为,当前的经济危机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欧美消费者、企业、资本市场正在经历着痛苦的去杠杆过程,资产负债表需要很长时间去修复。中国的杠杆化程度并不高,但也正受到外需疲弱、内需不振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在结构性矛盾仍存的情况下,过去大家熟悉的经济周期复苏期可能不会那么早出现。这对债券投资是个机会。

  他认为,和股票型基金必须保持一定股票仓位不一样,债券型基金的资产配置更为灵活,只要操作得当,在熊市和牛市都可能为投资者创造一个相对稳定、波动比较小的正回报。

  但过钧同时强调,虽然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疲弱,通胀率短期内不会再大幅上升,但债券市场面临着市场扩容压力、通胀预期再起等不利因素,加上收益率已经经历了快速下降,债券吸引力有所下降。

  上投摩根王亚南也表示今年的债市将不是一帆风顺的大牛市。他介绍,目前债券收益率曲线已经非常陡峭,陡峭的收益率曲线隐含着市场对于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也表明目前市场上并无通缩预期,反而是担心远期的通胀风险,这与各国央行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不无关系。同时他认为收益率曲线继续陡峭化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平坦化的程度也比较有限,未来收益率曲线更多将呈现振荡走势,因此,未来将延续债券波段操作的投资机会。此外,跟踪经济复苏预期的变化,也可重点把握高票息的公司债和企业债的投资机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