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业绩行情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 16:48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信诚精粹成长基金经理刘浩认为,在大盘蓝筹滞涨的背景下,未来市场大幅下跌空间非常有限,而未来的上涨则取决于对经济复苏的确认。新经济模式和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尤其值得看好。

  文/本刊记者 冯庆汇

  信诚精粹成长在这轮反弹中表现突出,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了41%,该基金经理刘浩认为,在大盘蓝筹滞涨的背景下,未来市场大幅下跌空间非常有限,而未来的上涨则取决于对经济复苏的确认。新经济模式和受政策支持的行业尤其值得看好。

  下阶段点燃业绩行情

  对于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刘浩认为下跌的风险将非常有限。“大盘从1664点的底部回归到现在的接近2500点,是一个比较快速的反弹,从一季度来看大盘的回升是非常明显的。大盘第一阶段的上涨主要有三个力量的推动,第一个力量政府的投资政策的刺激,特别是4万亿的投资;第二个政策是宽松的信贷导致市场上的超额流动性;第三是市场在预期下半年或者年中的时候宏观经济指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刘浩说。

  目前大盘行进到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市场出现了结构性的分化,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中小盘股,特别是有题材的概念股、题材股上涨得非常快,有些股票甚至翻了一两倍,估值扩张得非常厉害,出现了结构性的估值泡沫,而另外一方面大盘蓝筹股,特别是大家熟悉的大盘的商业银行、石油石化这些股票上涨幅度不大,估值还处于相对低的水平。

  刘浩认为,接下来的阶段将会出现市场风格的转换。具体来说,一些没有业绩支撑的、纯粹靠题材炒作而上涨的中小盘股估值会出现明显收缩,可能会有较大的下跌。而一些有业绩支撑,且成长性较好的中小盘股未来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而前期表现比较落后的大盘蓝筹股可能会成为大盘的支柱力量。

  由于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还相对健康,因此大盘整体估值水平还比较健康,所以大盘不存在大幅下跌的理由。业绩会成为未来行情发展比较重要的推动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价值投资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纯粹的投机可能未来会遭受到比较大的损失,因此现在更为强调对个股的深入研究,对个股的把握是未来能否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

  复苏确认是关键

  对于市场是否能持续回暖,刘浩认为关键在于复苏的预期能不能得到确认。“

  经济复苏预期如果能够得到确认,肯定市场会持续的走好。目前由于市场短期上涨过快,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及时的反应出来,也就是说大家都预期今年经济在各种刺激下可能会复苏,但是从2008年年报、2009年一季报来看,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没有那么迅速的恢复。因此短期的估值相对偏高,高估值就压制了大盘继续上涨的空间。

  二季度后期,大盘正处于观望等待期,特别是等待经济复苏的确认反应到上市公司业绩层面上来,如果得到数据支撑,股票上涨就能更扎实。

  刘浩认为,市场已进入风格转换和等待确认期,从其投资策略来看,一方面降低了前期超配的中小板股票,转而增持一些防御类股票,比如生物医药、大盘蓝筹股,主要是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由于进入了等待确认期,因此在仓位上也有所收缩,尽量规避未知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对全年还是谨慎乐观的,整体仓位还是处于一个中等偏高的水平。”刘浩说。

  对于行业,刘浩较为看好新经济模式,还有政策刺激鼓励类行业。刘浩说:“第一个部分是政府4万亿投资受益的行业,比如说建筑建材、基建,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第二个部分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新经济模式,试图靠新能源、新经济模式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各国的经济从次贷危机的阴影中拉出来,因此新能源、新经济产业未来会面临比较好的政策环境或者是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类公司的成长性也是异常的突出,它也是我们今年和更长时间看好的方向。”

  目前新能源的股票非常多,有主业做新能源的,有参股新能源的,有半路出家做新能源的,其中的差异很大,有一些是纯粹的题材性炒作,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因此对这类的新能源股票要抱着非常谨慎的态度。相反投资的这类新能源股票是要有强有力的业绩支撑,而且估值上能够获得非常大的安全边际,即有成长性,也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