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业绩两重天:但斌潜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 09:21  东方早报
私募业绩两重天:但斌潜水(图)
图:东方港湾总经理但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中国巴菲特”旗下产品远离历史最高净值,沦为“二号潜水艇”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近一年来,A股市场先跌后涨,阳光私募基金业绩因而明显分化,一些私募沦为远离历史最高净值的“潜水艇”,明星私募但斌不幸成为“二号潜水艇”。市场人士称,由于深度“潜水”,近日私募界元老级人物杨骏已将旗下3只产品转给另一私募管理人淡水泉,退出私募证券投资。

  阳光私募“天差地别”

  近一年市场先跌后涨,沪深300指数下跌了约30%,而私募基金整体表现超越大盘和公募基金。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私募基金近一年来的业绩平均跑赢沪深300指数31.31%,跑赢公募基金19.04%。目前私募基金的净值水平,已相当于上证指数4000点左右的水平。

  然而,私募基金内部业绩呈现出极大的分化,排名靠后的私募不但一直跑输公募基金,而且收益率一直为负值,即使在近6月的反弹中也是如此。

  据好买统计,从绝对业绩差别来看,排名前10和后10的私募基金近6月和近12月的业绩分别相差83.28%和73.84%,远远超过公募基金38.4%和28%的差距。

  即使大盘反弹了50%,很多私募还在远离历史最高净值的地方,这些私募产品被分析人士称为“潜水艇”。

  私募元老杨骏“溺水”

  私募潜水艇“潜水程度”的定义为,最新净值与历史最高净值间的差值与历史最高净值的比例,即产品从历史最高位下跌的比例,这反映了产品涨回原来高水位(即历史最高净值)的距离,也就是潜在水下的深度。只有返回到最高水平,私募才能再征收业绩报酬,在高位进去的投资人,才有机会赚钱。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潜水程度达-30%以上的阳光私募产品有58只,而-50%以下的也有7只。这意味着,这7只产品若想收取业绩费,其单位净值必须翻番,也就是至少要达到100%以上的收益才可以实现,其难度可想而知。

  其中,“潜水艇一号”——瑞智一期,截至4月24日的净值为34,25元,距离其历史最高净值100元,潜水程度为65.75%,这也意味着该基金从未赚过钱。

  值得一提的是,“潜水艇二号”由明星私募但斌管理。他旗下“东方港湾马拉松”,截至4月24日的净值为84.47元,其高水位202.66元是在2007年10月末股市到达最高点时创下的。而随着熊市的到来,该产品净值一跌再跌,虽偶有反弹,但终于还是下潜到了现在的水位。

  但斌是国内著名的价值投资者,一度被媒体誉为“中国巴菲特”,但从“东方港湾马拉松”的“潜水”程度来看,但斌个人及投资者价值的实现,可能真的要等待“时间的玫瑰”慢慢开放了。

  相较但斌,更震动业界的事件是,近日私募界元老级人物杨骏将旗下3只产品转给了另一私募管理人淡水泉,退出私募证券投资。不管各方对事件的解读如何,不争的事实是,这3只产品表现都不佳,最差的晓扬3目前净值只有4角多,3只产品自A股反弹以来几乎没有动弹。尽管接盘的淡水泉业绩卓著,但让投资者感到担忧的是:如果不是给淡水泉,这些基金的结局会如何?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称,成为“潜水艇”,本身就说明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存在欠缺,至少是中短期业绩表现不佳。如果这些“潜水艇”长期在水下潜伏,可能会有客户赎回,从而影响资产规模的稳定性,进而可能影响业绩表现。此外,长期不能收取业绩费将对私募公司本身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优秀的人才留不住,很可能会产生业绩的恶性循环。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