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兴
据统计显示,自2006年以来,一名叫周蔷的神秘散户跟随融通基金公司旗下的新蓝筹基金、通乾基金共同出现在新中基、海南海药、广州冷机、川化股份四只个股的十大流通股东中,获利已近2000万元。而记者仔细分析周蔷买入个股后的时间发现,其买入时机非常蹊跷,要不是在其买入后不久融通系基金开始大举进驻,从而拉升股价;要不就是其精准抄底融通系的被套股,而融通系随后也开始奋力“自救”。有市场人士认为,从周蔷买入时机、融通系基金的业绩,以及买入的四只个股特点看,不排除有老鼠仓的嫌疑。 (4月8日《每日经济新闻》)
只要稍有股市常识的投资者,在读了上述报道后,十有八九会对相关市场人士有老鼠仓嫌疑的看法表示认同。关键的问题在于,就现有股市所有的“合理性怀疑”来说,还缺乏具有及时性、制度性、规范化的市场监管反应机制。因此,设计与建立对“合理性怀疑”的股市监管反应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A股市场而言,或许由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特征所决定,市场监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向来就是一个有待完善和健全的难题。且不说早年的银广厦、蓝田股份等垃圾股上市的事例,就是在老鼠仓问题上,虽然也有对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健等查处,但是,与众多股市投资者所认为的老鼠仓相比,查处屈指可数的几个案件,显然还难以打消市场投资者的相关思维定势。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对监管机关来说,除了要进一步完善上市申请的事前审核程序外,还有必要建立将市场“合理性怀疑”包括在内的事中、事后监管反应机制,就像近期对立立电子上市申请的否决一样。在市场监管层面,对市场的“合理性怀疑”做出及时反应,并就此进一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监管机制。
就提高市场公正水平而言,由于股市包括老鼠仓在内的违规交易活动大多具有相当隐蔽性,在取证方面也存在相当的难度,所以,在制度健全上,也需要建立对国内股市所有的“合理性怀疑”反应机制。这在结果上不仅可以有效弥补现有监管制度的不足,并且由内幕交易的最大受害者的利益关系所决定,无论是投资机构者还是中小投资者,都肯定会对这样的反应机制持赞成态度。此制度机制一旦出台,既可以对市违规交易行为形成震慑,也可以提高市场整体公正水平。
所以,笔者建议改变现有监管工作中的对市场“合理性怀疑”反应的不确定性,并对其做出制度化、规范化的相应安排。这对股市肯定是一种制度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