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收益分配条款出炉 基金合同要定分红次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4日 17:39  扬子晚报

  面对今年以来基金分红的惨淡,管理层终于按捺不住。前天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证实,本周三,一份名为《证券投资基金收益分配条款的审核指引》(简称《指引》)的文件已正式下发到各基金公司手中,《指引》对基民关注的基金分红问题进行了规范。

  权威发布 五条款规范基金分红,要求明确分红比例

  在《指引》中,证监会首次明确了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该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指引》主要以五大条款对基金公司分红作出限定:

  首先,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基金产品时,应根据基金产品特性拟订相应的收益分配条款,使基金的收益分配行为与基金产品特性相匹配。

  其次,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当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第三,基金公司在上报产品的同时,要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基金收益分配方案的相关内容,基金收益分配方案中至少应载明基金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基金收益分配对象、分配时间、分配数额以及比例、分配方式等内容。

  第四,基金合同以及基金招募说明书中应该约定:基金红利发放日距离收益分配基准日(即期末可供分配利润计算截止日)的时间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最后,基金合同中若约定“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的条款,应详细说明该条款的含义,“例如,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

  出台背景 20只基金两年未分红,投资者收益受损

  伴随上市公司年报披露高峰,上市公司“铁公鸡”现象近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基金公司里的“铁公鸡”也不在少数。

  众所周知,2008年A股市场泥沙俱下,多数基金的净值在上半年还保持在1元以上,但经过一年下跌后,大多数基金净值已处于1元以下,基金分红变得“可望而不可即”,因为根据《基金法》等规定,目前开放式基金大多在合同中约定“基金投资当期出现净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另外,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目前,基金未分配的收益大幅缩水,很多基金已经低于面值,不再符合分红条件。此外,Wind资讯统计显示,尽管2006年、 2007年股票市场涨势喜人,但仍有接近20只2007年之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从2007年至今仍未分红。其中,华宝兴业、华安、华夏、上投摩根等基金公司旗下均有两只基金入选“铁公鸡”之列。

  业界反响 分红难保投资收益,诸多条款仍待细化

  有基金公司人士担心,如果基金产品均规定分红次数、比例等,可能打乱基金经理的投资节奏。

  信达证券基金分析师刘明军认为,分红并非考量基金业绩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长期未进行分红的基金业绩同样可观。以华夏大盘为例,Wind资讯统计显示,华夏大盘从2005年以来,曾在2006年度分红3次,2007年度分红1次,年度分红额分别为1.1637亿元和0.7702亿元。该基金至今已有两年时间未进行分红,但同样为投资者创造了收益。

  博时基金副总裁李全也表示,通过分红而来的收益,本身就是基金净值的一部分,分红后基金净值会自动除权,持有人总资产并未因此增加。所以投资者选择基金时除关注基金分红条款和分红历史外,更重要的是考察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长期业绩表现和综合资产管理实力。

  刘明军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指引》对新基金将更具有约束力,今后的新报基金要对分红条款进行明确,而管理层在审核的时候也要按照《指引》来执行,但《指引》对老基金应该不具有约束力。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由于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主要是根据资产净值提取,因此,基金公司有了收益不及时分红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以往由于没有相关政策对此加以约束,因此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持有人都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进行考量,因此也就出现了质疑基金不分红现象。但他强调,分红政策对基金投资价值本身没有任何影响。记者前天采访获悉,证监会近日已召集部分基金公司开会,对基金分红若干新规定听取意见。而对于证监会此番出台的《指引》,有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指引》如果想要得到进一步落实,内容上应该进行一些细化。

  “例如,证监会首次明确了‘基金管理公司在设计带有分红条款的基金产品时,应该在基金合同以及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每次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这一条款是仅仅针对新基金,还是新老基金一同执行?如果是新老基金一同执行,老基金原来已经设立的基金条款是否要更改?”有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这样的疑问。

  专家观点 分红虽不等同收益,有助基民长期持有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张剑辉认为,《指引》对于保障基金业的平稳发展有重要作用,“它对以往模糊的地方进行了明确,相关条款无论对基金持有人还是基金管理人来说都更明确了”。

  张剑辉表示,尽管在具体基金品种上,持续分红基金并不一定比不分红的基金表现突出,但整体来看,具备持续分红能力的基金表现更为突出,尤其是在跌市中,稳定分红的策略更为有效。他同时建议,具备稳定分红能力的基金可以成为稳健型基金投资者长期配置的选择。此外,虽然理论上分红等同于部分赎回基金,但统计表明,分红有助于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

  据京华时报

  本地回应

  基民葛千万道明“分红收益”:

  牛市分红吃亏

  熊市分红有益

  “养基”成就千万身家的南京资深基民葛老先生认为,其实基金分不分红倒无所谓,对于基民来说,最关键还是看基金公司的投资“水平”。

  为什么基金分不分红不重要?葛老认为,基金就应该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只要认准了比较好的基金公司和品种,不断“滚雪球”一样持续投资,才能创造更多财富,即使你投资基金拿到了分红的钱又该怎么办?还是最好继续投资才能产生尽可能多的收益。涉足基金投资十多年来,他轻易不赎回基金,即使封基拿到红利也进行转投,才稳扎稳打地扩大收益。而国外基金也有相当多的分红比较少,投资者更看重基金的净值是否越来越高。

  此外葛老觉得,如果对基金强制分红,有时可能会打乱其投资步伐。他以自己持有的投资品种为例,“手里大部分是封基,封基分红不算多,一年就一次,平时不会频繁分红,但就因为这样,所以投资没有干扰。”葛老认为自己投资这么多年,获益最平稳的就是封闭式基金,普遍比开放式基金要好些。由于2007年市场总体较好,去年他的封基分红占到净值的50%,今年接下来的分红尽管大约只有5%,分红以后他还是肯定会拿去继续投资的。

  “当然,也有很多基民赚了钱以后希望落袋为安的,特别是在熊市中,所以熊市中适当分红,对这样的基民来说也不错。”总体上,“葛千万”认为,在牛市中基金最好不要频繁分红,因为有很多股票在上涨,挣钱机会多,基金投资赚了钱,基金经理可以用来买这些牛股,让基金规模越来越大,净值进一步上升,此时一旦分红就可能会失去这样的赚钱机会。而在熊市可以适时分红提高投资者信心。就像现在这样股市正在回升,分红还不如关注基金成长,否则基金分红了,却失去了更多投资机会,对基民来说也是种损失。“所以,基民最重要是选择一个好的基金公司,要信得过的,水平高的,能创造财富多的,只要净值上去就行了,不一定紧盯着暂时的分红”,葛老用通俗的话总结道。

  上市公司“铁公鸡”是“人人喊打”,但基金“铁公鸡”却不一定惹恼基民,包括葛老这样的资深基民也认为无所谓,这是为何呢?葛老认为,现在A股很多股民的投机性还比较强,做短线投资的比较多,希望得到看得见的回报,而上市公司利润如能分给股民,也可减少股价波动性,所以股市“铁公鸡”成为众矢之的。但一般基民请基金经理为自己理财,看重的就是其投资相对理性的能力,注重中长期投资,因此短时间分不分红倒无所谓。 薛 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