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投摩根QDII基金经理连续误判 投资者蒙受巨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6日 08:52  大众证券报

  本报讯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对我来说,就是一场噩梦,当时申购的时候号称能分享亚太的盛宴,但是带给我的却是巨额的亏损。理财专家居然带来超过大盘的亏损,基金公司是不是应该负责?”昨日,一位上海的基民向《大众证券报》3·15投诉热线打来电话,请记者帮忙讨个说法。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

  今年就亏10亿人民币

  统计显示,自上投亚太优势(QDII)2007年10月27日成立以来,就持续处于亏损状态,08年末净值仅仅是0.383元,并成为业内首只“三毛基金”,由于该基金一直未曾分红,这也意味着,申购的基民普遍亏损超过六成。

  今年以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亏损继续为QDII中最高,累计亏损10.7%,单位净值0.342元,以其截至2008年四季末约283亿份额计算,该基金今年亏损额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值得关注的是,号称有13年投资经验的美女掌门人杨逸枫,在投资亏损过程中,和其连续的误判有莫大关系。 

  翻开上投亚太优势基金经理杨逸枫的介绍,这是一位号称具有13年投资管理经验,获得2001年杰出基金经理人金钻奖的美女掌门人。但遗憾的是,杨逸枫“金钻般”的竞技状态并没有在上投亚太优势成立以后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2008年,该基金不仅远远差于基准的摩根斯坦利综合亚太指数(不含日本),而且甚至跌幅却大于投资地区主板指数。2008年,上投亚太优势净值下跌57.2%,远超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41.2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42.63%、澳洲股指跌幅41%,甚至超过香港恒生指数同期跌幅48.81%。

  连续误判导致巨亏

  《大众证券报》注意到,亚太优势连续暴跌的背后,除了证券市场本身的变动外,更主要的是对于市场的连续误判和盲目乐观。

  2008年1月22日,当上投亚太优势净值为0.86元左右的时候,杨逸枫向媒体表示:“1月底之前,股市还会比较动荡,但随着长线投资者开始陆续进入,市场的底部已近。加上之前市场上一片悲观,许多利空情况已充分考虑,最糟糕的时候即将过去。”但回过头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苗头正在上演着,而杨逸枫伤痕累累的连续误判也才刚刚开始。

  在2008年一季报基金经理报告中,杨逸枫坚定地表示,“大跌后,亚股投资价值相对浮现,重获逢低买盘进驻,故自3月下旬起,整体股市已呈现筑底回温走势。”二季报中,她又认为市场调整至今,整体估值水平已低于历史均值,接近最差时期的水平,中长期投资价值显现。而在三季报里,她又冀望“银行市场恢复金融中介的功能,将可能引发市场一定幅度的反弹”。

  然而,海外市场似乎和杨逸枫开了一个“南辕北辙”的玩笑。因此,在相左判断的背后,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上投亚太优势的“金钻”失灵了,又为什么上投亚太优势的净值跌幅超过海外市场的跌幅。

  《大众证券报》也注意到,杨逸枫误判的背后是对自己高仓位投资的“自信”。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她就要求“整体持股维持在85%以上”,“因为以过去经验看,一旦市场重拾信心,相对于防御型个股,具有高成长特质的公司,股价跑赢大盘的机会较高。”而在三季度报告中杨逸枫更是放出“狠话”:“本基金在基于不出现大萧条的极端情况的前提下,坚持持有具有竞争力、结构性优势及高门槛行业的领先企业,这些公司的股价已经具有投资吸引力。”

  根据上投亚太优势季报显示,该基金一季度仓位88.65%,二季度又提升到89.99%,三季度有所下降,但仓位还是高达79.80%,四季度则再次上升至85.65%。可以说,高仓位运行一直是该基金的特色,也是该基金亏损的重大元凶。

  连续的误判是否算“重大失误”?由此导致投资者的巨额损失,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投资者能否由此提起诉讼?《大众证券报》将跟踪报道。

  记者 丘志 尚保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