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追逐持久的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6:25  投资与理财

  2007年主舵中海基金时才33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基金公司总经理。

  就职不到一年,中海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16亿元增加到300亿元,增长了近20倍。

  2008年股灾让基金投资损失惨重,做研究员出身的他带领投研团队成功预见风险,

  年度业绩在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列。

  采访他,感觉他讲的每一点都强调持久与连续。

  他说,把中海基金融入中国海油大产业链才是最持久的梦想。

  他,就是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伟。

  文|《投资与理财》记者  叶辉

  2月25日。上海浦东陆家嘴

  康伟坐在时代金融中心30层中海基金总经理办公室里,望着窗外船来船往的黄浦江,不禁有些感慨:来中海基金不到两年的时间,尽管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做出了一些业绩,但是要实现“创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持久投资:“决不赌博”

  记者注意到康伟,是从中海基金去年的业绩引起的。在2008年的综合业绩评比中,中海基金在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列。根据晨星的统计,在224只股票型基金中,中海优质排名22位,中海能源排名63位,去年才成立的中海收益债券基金也在同期发行债券基金中名列前茅。

  提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认为,除了投研操作方面的成功之外,投资理念上的“决不赌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股市暴跌导致基金业整体损失惨重,一些通过激进投机换取业绩的“明星基金”已经被打回原形。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不少基金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风险,只是为了“抢反弹,争排名”经常保持高仓位,结果损失惨重。

  “中海基金预见到了2008年的市场风险,并在年初就已经减仓了。”康伟告诉记者,“但是市场仍有很大的诱惑,我们也想过是否通过激进的操作去换取好的排名。不过理性最终告诫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帮投资者取得长期回报为宗旨。”

  康伟笑着说,中海基金不会拿投资人的钱开玩笑,我们的重仓股很少超5%,一般不超过3%,通过组合降低风险,以求得稳健的收益。

  正因为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到首位,在2008年6月份即拿到中海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发行批文的情况下,中海基金推迟了新基金的发行,直至上证指数在11月跌破2000点时才正式发行。如果一批准就发行的话,当年中海还可能再获批一只基金。在公司利益与投资人利益相冲突时,他们选择了维护投资人利益。

  “基金投资是一项长跑运动,我们不会在意一时能跑多快,如果业绩能长期稳定在中等偏上,就能帮投资人获取稳定的回报。”康伟坦白地说,今年1月,由于基金仓位比较低,反弹中就比较落后,但他并没有着急,他提醒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是:“用时间发挥你的优势,不用计较一时得失。”而这也是他的一贯态度。

  持久研究:“群狼战术”

  在投研上,中海基金奉行的是“群狼战术”。

  “我们不会像有些基金公司那样刻意培养明星基金经理。”康伟解释说,基金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不要一头雄狮带领一群绵羊”,那样是人都会犯错误。如果推出一个神,神破灭了,那么团队也将走向泥潭。康伟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团队的行业,长远来看,“狼群”的团结决定公司成败。

  中海基金之所以能在2008年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是投研的成功。人们很难想象,现在业绩不错的中海基金,两年多前投研队伍人气并不旺盛。

  中海基金前身为国联基金,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2006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中海信托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股东背景从一家地方券商一跃成为“国”字号公司。但当时,中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只有不到16亿元,基金经理只有2位,研究员只有4名,其中两个还是刚毕业的学生。

  面对如此局面,康伟到中海基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中海基金投研团队。因为他很清楚,基金公司最核心的优势来自投研,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康伟首先招募了第一届《新财富》杂志排名第一的策略分析师施恒新出任首席策略分析师。随后又挖来在上海投资界素有“才子”之称的朱晓明,由他担任公司投研中心副总经理,并兼任公司改制后的第一个产品也是公司最重要的品牌基金——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之后,从加拿大聘请了拥有7年海外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李延刚,任投研中心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充实一线核心投研力量。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中金、国泰君安和海通等其它知名研究机构吸收了8位研究员,同时自己培养了一批研究员,从北大、清华等高校招收了一批新人。2008年8月,引进有多年成功投资­验的魏延军任研究总监。

  目前,中海基金已经建立起一支近40人的投研队伍。康伟的目标是让“狼群中的每一分子”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把大家的优势集中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尽管他认为投资是很偏执的事,成功的人大多很偏执,作为一个研究员自己也很偏执,但作为一家基金公司老总,他又很开放,相信团队的智慧,尊重不同意见,并不忌讳在讨论会上就市场看法跟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康伟笃信“真理越辩越明”。

  持久发展:“在个性中超越”

  目前,国内基金“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遭到业界的强烈批评。批评者认为,有的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不少,但是各基金重仓股相差无几,看法和操作策略也基本一样。

  中海基金是少数几家在基金个性化上下了大功夫的基金公司。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中海能源、中海优质、中海分红、中海收益等,每只基金都特色鲜明。

  康伟坦承,与老牌基金公司“老大哥”相比,中海基金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产品数量不多,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就是在中国基金业爆炸式增长的大背景下,中海基金不能被数字所迷惑,只有坚持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赢得投资者的认同。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思路,与康伟在中海信托的­历有关。中海信托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来自于它差异化的定位。在信托公司中,中海信托以低风险、稳健、大资金的运营能力作为其标志性的品牌。对中海基金而言,也希望在公募资本市场中塑造一个不同于传统基金公司的形象,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营销策略、公司品牌上突出国有企业稳健务实的风格,把体制的优势转换为生产力,彰显大资金管理能力。

  因此,在2006年10月来到中海基金之后,康伟就明确提出,基金公司要两条腿走路,除了投研,另一条腿就是产品创新。他认为,只有“两轮驱动”,才能实现“创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为了推出一些新基金,他们总是费尽心思,不断地找专家论证,还提前在公司内部进行模拟试验。比如,现在准备推出的中海量化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就在中海基金内部已经“试运行”了1年多时间,事实证明业绩比现有的几只基金还要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