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解读:私募基金是否真的跑赢公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13:23  新闻晚报

   ——专家详解基金业绩差异和风险特征

  □据新华社电

  日前,一份数据对比使市场出现了“私募基金跑赢公募”的观点,进而引发了投资者对基金运作效率的质疑。面对73只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大盘的现象,专家表示,由于在产品设计和属性上存在差异,很难将两类基金的业绩直接进行比较,但由此暴露出的各类基金风险和收益特征却值得投资者关注。

  私募基金业绩引发关注

  与业绩惨淡的公募基金相比,近年越来越引人关注的私募基金去年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近日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的 “中国阳光私募基金2008年度业绩排行榜”,对全部73只存续期超过一年 (并且自2007年12月1日以来每月公布净值)的阳光私募基金统计发现,这些私募基金2008年全部跑赢了大盘。

  数据显示,净值下跌的68只阳光私募的平均亏损幅度为36.38%,也远远好过股票型公募基金超过5成的平均净值损失,其中有4只阳光私募全年跌幅在10%以内。更有5只阳光私募实现盈利,其中摘得业绩桂冠的云南信托旗下的中国龙精选基金,去年盈利更是高达11.87%!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则让不少投资者心痛。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2008年业绩统计分析报告(初步版)》显示,纳入统计口径的124只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为-50.63%,16只纳入统计口径的指数型基金平均业绩为-62.60%。

  这些也令基金募集的规模迅速缩水。 2008年基金平均募集份额仅18亿元,远低于2006年47亿元、2007年100亿元的水平。 2006年底,嘉实策略增长一日内募集超过400亿元,创造了当时基金发行的纪录。但进入2008年,排队买基金的盛况不再,基金发行遭遇寒潮,不少基金因迟迟达不到最低募集限额而不得不延长募集期。

  详解业绩差异原因

  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拿散户的钱去投资,有责任尽努力追求收益最大化;按基金份额收取费用后,也应该有能力实现相对的保值增值。但在市场出现超额下跌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不但没有将损失降低,业绩还远远低于私募基金。

  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去年出现私募基金“跑赢”公募的现象有特定的市场原因,投资者应从三个方面客观看待两类业绩上的差异。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总监马永谙认为,单纯比较阳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收益率是不科学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类投资品种在产品设计、产品属性和运作方式上都有显著差异,并非完全对称,“一般来说,对基金的评价研究要对同一类基金进行比较”。

  一是从产品设计来看,私募基金一般设定的仓位范围非常大,但市场上绝大多数股票型基金有60%的仓位下限。马永谙说,“在市场持续下跌的单边行情下,公募基金的运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无疑是比较吃亏的,但这却是公募基金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是从产品属性来看,阳光私募基金的单一、整体规模都不是很大。而公募基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整体规模已经突破几万亿。基金规模与投资标的市场应有合理的比例关系,过大过小都不理想。相对而言,私募基金目前的规模更趋合理。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说,在去年环境恶劣的市场中,私募基金要赚钱就一定要做波段,如果规模庞大的公募基金也加入“做波段”行列,就会放大市场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很大风险。三是两类基金在运作方式上也有差异,私募基金灵活多变,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更具优势。而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公募基金一般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投资策略,研究部门提出备选方案,而投资团队则确定买入品种和时点。因此在去年市场震荡剧烈的环境下,公募基金灵活应对的手段不多,这一点上输给了阳光私募基金。

  两类基金值得关注

  专家表示,虽然不应盲目比较业绩差异,保持客观平稳的投资心态,但通过这组数字的对比仍可分析出两类基金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值得投资者关注并根据自身偏好谨慎选择。

  马永谙说,由于投资流程设计严格,公募基金面对市场快速变化应对办法有限,但避免了风险集中。 “因为对公募基金而言,避免风险远比获利重要。这种制度设定是非常合理的。只是去年特殊的市场环境让公募基金的弱点暴露,投资者应看到这种现象是有特殊性的。 ”

  此外,公募基金之所以要设定仓位下限,是考虑到公募基金需做到风险控制有序、收益特征清晰。如果失去仓位的限制,产品投资方向虽然更加灵活多样,但会让投资者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选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品种,基金运作的风险也会增加。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剑辉表示,阳光私募基金借鉴了公募基金在资金托管、账户监督等方面的优点,并且在利益捆绑、激励机制等方面作出良好设计,因此作为一个行业在国内市场迅速兴起,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与金融机构关注与认可。据国金证券统计,2008年度发行设立的阳光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产品逾100只,超过以往任何年度。

  王群航提醒投资者,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可能有大量负面的信息不为人所知。而且私募基金业绩表现的稳定性也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万利富达基金,重仓持股战略一度使其在2007年位列私募基金第一阵营,2008年却以61.85%的年度跌幅排在业绩榜的最末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