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良 上海报道
海外市场近期的剧烈震荡让QDII2009年以来的亏损幅度有所增大。而与此同时,2009年以来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获利丰厚,巨大反差令基民们对QDII的投资信心有所动摇,而QDII的海外投资能力也成为业内质疑的焦点。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当前迹象显示,QDII的寒冬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QDII具有潜在的旺盛生命力,看待QDII不应只看短期收益,现在仍不过是QDII的播种期。
坎坷的道路
在一片欢呼声中出海的QDII,从出海之日起,就注定会遇到诸多坎坷。截至目前,可统计的10只QDII中,没有一只实现正收益,亏损幅度最大的竟达到六成以上。而令基民难以忍受的是,2009年以来投资A股的基金平均收益率都在10%之上,而一些老牌的QDII亏损幅度却达10%以上。
这份成绩单让当年靠谋了些门路才买入QDII的胡先生始料不及。在当初的抢购风中,胡先生对海外投资有着莫大的憧憬。"当时觉得海外市场没有涨跌幅,赚钱会很快,但没想到赔钱也很快。"胡先生很懊恼,怒火则撒在基金公司身上,"现在看来,不是海外市场不行,是我们的基金运作能力差了些。"
这份质疑不仅来自基民,也同样来自于一些业内人士。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抛出第二轮金融风暴将袭来的观点后,某业内人士就指出,面对全球经济动荡加剧的风险,此时投资QDII并不适宜,因为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很难找到放心的资产去持有。而对于QDII的运作人来说,此时更多的应该是谨慎防御而不是积极进攻,否则会遭到更大的损失。
不过,某基金经理以旁观者的眼光分析认为,QDII巨额亏损的致命伤在于出海的时机不对,当时恰逢全球股指在高位运行,使得QDII的持股成本过高,遭受金融危机的杀伤力较大。而在实际运作上,QDII也暴露出经验不足,风险控制不力等弱点。而旗下QDII获批后却压住不发的某基金公司高管则对此长吁一口气:"现在看来,当初不发是明智的,毕竟在什么都看不清的情况下,贸然进入海外市场无异于赌博。"
谁来掌舵
在巨大压力下,QDII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而工银瑞信近日的一份公告,就浮现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矛盾。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经过双方协商,自2009年2月23日起,瑞士信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不再担任工银全球基金(QDII)的境外投资顾问。公告称,目前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已经具备了进行自行管理工银全球的能力。截至2月27日,成立一年的工银全球单位净值为0.511元,成立以来累计亏损48.9%。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QDII都聘请了境外知名投行或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顾问,而这些投资顾问许多都与该QDII所在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有着密切关系。某业内人士称,尽管从形式上,QDII仍然是由内地的基金经理在运作,但实际投向上,这些投资顾问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甚至称之为"掌舵者"也毫不过分。但从目前表现来看,这些投资顾问并没有让QDII获益,因此,工银瑞信此举实质上暴露出QDII们对投资顾问的不信任,自我掌舵虽然并非最佳选择,但却也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