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讯 本期基金经理秀我们联系到了南方沪深300指数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潘海宁,请他为大家谈谈09年的投资机会以及如何进行投资指数基金。
关于市场
现在很多人说“第二波金融危机”,如何看待所谓的第二波的金融危机?
潘海宁:道琼斯指数确实是在叠创新低,但看其他指标,比如收益率、债券息差、隐含波动性、银行间拆借利率,确实没有创新高,这些指标代表了市场恐慌性的程度,从这些指标来看,市场还不是那么恐慌,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第二波金融危机”只是次贷危机的深化。
09年以来,市场出现了一波反弹后又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但有一种言论认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您如何理解?
潘海宁:回顾09年初这波反弹的形成原因,09年A股相对于全球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独立性,按08年底的收盘到17日的高点,反弹是32%,从08年10月,1664的低点算,反弹是44%。应该说,这轮反弹是比较理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08年纠偏的下跌过程体现了国际形势向下的趋势,但有些矫枉过正;市场本身也有个反弹的需求,另外4万亿的救市政策推出后,货币政策发生了180度逆转,从紧到松,给市场强烈的信号,资金面上也有很强的推动,这波行情提高了投资者的信心,信心加上流动性双重的作用,促成了流动性的充裕。去掉权重股,这波反弹是涨幅比较大的小牛市。
由于前期的连续大涨对政策面利好已有所透支,短线获利盘抛压较为沉重,市场担忧流动性收缩,加上外围市场大幅下跌的拖累,近期市场出现了连续回调,市场成交量也出现一定的萎缩。我们认为,市场需要一定的调整来消化获利筹码,短期会在半年线附近维持箱体震荡,之后如果没有新增的重大利空因素,反弹会进一步深化。
目前对上市公司盈利大家还是比较悲观,未来行情会不会出现与整个宏观经济脱钩?
潘海宁:放中长期的话,行情肯定是和国民经济相一致的,中短期有可能会发生提前,因为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先行指标。在宏观经济没有开始变差的时候可能股市提前跳水,宏观经济没有见底之前,可能股市提前企稳。美国下跌,跌在上市公司业绩;欧洲、日本是估值水平下跌同时,业绩下降,双杀;香港、印度和A股在主跌浪时基本面并不一定非常差,主要是预期调降了。
回顾过去跌的过程,反过来看, A股的筑底反弹并不一定等到业绩实实在在确认回转之后,如果已经确认回转的话行情估计已经上去了。另外货币政策的转向,及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也给了投资者很大信心,而且信心也是提前反映的,恢复信心之后,自然把之前调降的市盈率往回提升,所以我们觉得A股相对于实体经济,以及相对于美股相信是会提前见底的,提前的市场有多长,可能还要结合市场的数据来探讨。
很多投资者比较关注当前,单看2009年,您觉得是不是有机会?
潘海宁:指数基金也有短期做波段的属性。对于积极偏主动的投资者,如果市场行情来了的话不一定能选得好的股票,或者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事情,我们认为09年单边下跌的行请已结束,应是震荡行情,震荡过程就造就了波段行情,积极型投资者可以通过指数基金做波段操作。09年往后看,沪深300成份股的投资机会应该是比较大的,而且整个大盘行情的回暖肯定还是要靠中流砥柱的大盘股去推动,也是市场稳定的基石,而且目前产业振兴政策的推出对于沪深300这些行业的龙头股应该是直接受益的。
基金投资
我想问一个柔性的问题,目前市场基本面并不看好,怎么看待基金的投资方式和现在的心理?
潘海宁:中长期来讲,价值投资能更加稳定的获取中长期回报。比如把日线调成年线,看到的情景是不同的。过去证券市场18年,18根线整体的底部是在逐渐提高的。所以过去18年的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具体到某个月或某几天,确实是涨涨跌跌的,所以也体现了长期投资的优势。
最近一段时间,管理层连续审批指数基金。在您看来,这时候推指数基金是什么样的考虑?对后市的机遇和风险是怎么看的?
潘海宁:指数化投资的优势在于长期、稳定的与市场吻合的收益。从6124高点单边下跌以来,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得到了大幅释放,年初的这波反弹行情其实是资金推动型的,流动性比较充裕,总体来讲,我们认为在去库存化、经济回暖和信贷资金扩张以及强有力的救市政策带动下,投资者的信心是逐渐恢复的。整体来讲,市场处于底部区域,长期来讲,对于指数基金如果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的话,包括定投的方式,获得长期收益升值的可能性大于损失的可能性。另外,近期管理层也在密集的推出沪深300指数基金,3个月内有4只产品推出,表达了两个信号:一是管理层认为当前点位,指数基金是个比较适合的投资品种;另外也表达了对证券市场的恢复及稳定市场的决心,所以中长期来看,机遇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