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专户一对多放行,正成为理财领域关注的焦点。
这一创新举措,搅乱了基金、券商以及私募等资产管理市场的“一江春水”。
基金跨界杀入私募领域
年后下发的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征求意见稿,不过才6页纸。但它在证券领域掀起了一轮风波,并即将改变高端理财市场的格局。
周晨是深圳一家大型创新类券商理财发展部副总监,专门负责集合理财以及定向理财的发行业务。这几天,他和同事一边研究基金专户一对多的文件,一边和证监会机构部人士沟通。
“基金一对多放开,我们就没饭吃了。它会把我们的高端客户抢去一半。”周晨说,基金专户一对多的业务有两道杀手锏,一是人数在200人以内的小集合功能,二是备案制。
截止到目前,私募、基金以及券商在高端客户的定位上错落有致。100万元至千万元级别的客户归私募,以信托方式集合;1000万元~5000万元的超级大户由券商抓着,而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客户,则纳入基金专户理财旗下。其中,券商和基金都是一对一服务。
但基金一对多开闸后,基金专户个人的门槛降到了50万元,比私募的100万元还低。显然,私募的市场份额将会被抢一部分。同时,“它对集合理财的高端客户也会带来巨大冲击。”周晨透露,集合理财的门槛是5万元和10万元,但其中50万元的高端客户占一半以上。
另外,专户一对多是备案制,基金将产品上报证监会,若管理层在10个工作日没有提出意见,就可以开始发行。而集合理财发行由证监会机构部审批,流程至少也要3个月。 “集合理财没办法跟专户抗衡。有些大基金公司,有几十号人马在开展专户业务。”周晨注意到,目前有超过30家基金公司获得专户理财资格,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杀进高端理财市场。
其他券商显然也注意到了基金专户一对多开闸的威胁。“以集合理财资金的占比来看,500万元以上的客户资金占30%,100万~500万元占50%,剩下的是50万元左右的零散客户。”国泰君安资产管理部人士表示,公司客户以高端为主,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
为此,各家券商纷纷向证监会机构部反映,要求享受基金的同等待遇,放开定向理财一对多业务。“各家券商都在叫嚷,上海券商打算联合向证监会反映意见,北京的中信证券也在跟管理层沟通。”海通证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券商定向理财一对多会放开,但还没有时间表,肯定会比基金一对多的放行要慢。”周晨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基金一对多业务属于基金部管,这是负责资产管理的专业性部门,人手多,放行业务快。但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是由机构部管,这是综合性部门,还要处理券商的直投等其他业务,进程比较慢。
与私募一样,券商定向理财的门槛是100万元,而基金一对多的起点则是50万元。周晨预计,一旦券商和基金的一对多业务开闸,这三类机构的跨界竞争将更为火热。
券商创新叫板基金
除了在定向理财上与基金奋勇争先,券商新推的集合理财,也瞄准了开放式基金来创新。
近日,“银河金星1号”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眼光。该计划说明书显示,与开放式基金类似,这只产品将在3个月的封闭期后,每个交易日开放,成为券商推出的“准基金”理财产品。
“天天开放,意味着产品有更好的流动性,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集合理财的优势。”银河证券资产管理部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股票类的集合理财是一周或一个月,甚至是3个月才开放,这在流动性上要比基金差。“产品实行天天开放,就是希望与基金比,我们也没有劣势。”
天天开放虽然比较麻烦,但券商在技术上都可以操作。“我们以后的新产品也会天天开放,主要是方便投资者。”国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蒋国云表示。而有些券商则打算先观望一下效果。“我们打算先看看银河的销售情况,如果确实有利于营销,我们也会效仿。”另外一家创新类券商人士说。
除此以外,集合理财还针对开放式基金的“弱点”,在管理费和提取业绩报酬等方面进行创新。
“基金净值亏损时仍收取1.5%的年管理费,这让投资者反应很大。针对这点,我们设计的新产品将改为实现正收益时才收取管理费。”周晨说,这已成为集合理财的一大趋势。
据了解,最早采取管理费创新的是中投汇盈核心优选。该产品规定,在产品无收益或收益为负的时候不收取管理费。随后,这一让利投资者的做法为不少新产品所用。例如,2008年12月,“国元黄山2号”表示自成立之日起半年内,暂停收取管理费、销售服务费。
曾经,投资者对于券商提取较高的业绩报酬有所不满,而新发的集合理财产品也针对这点做出了改变。
以国信为例,其早期发行的“金理财”价值增长的业绩报酬提取比例是“年化收益率超过6%部分的20%”。而2008年10月发行的“金理财”4号则规定:“当产品获得超过10%年化收益率时,只提取超过部分的10%”。
这也是行业趋势。2008年中期以前,集合理财提取业绩报酬的比例为15%~30%不等,有些甚至是高达50%。但如今,这一提取比例下降到了10%。
此外,针对基金有最低仓位限制,券商还打出“空仓”牌。2008年底前,集合理财的资产配置上没有空仓运行的条款,但这点正在改变。例如,“金理财”4号的股票投资比例为0~70%,基金投资比例是0~50%,固定收益率品种的比例则不低于5%。
产品趋同配置高度灵活
尽管集合理财在营销时打出创新牌,但券商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创新只是小打小闹的区别,基金和集合理财正走入趋同的趋势中。”
“产品没什么区别,新发品种全是高度灵活。”赵群(化名)是深圳另外一家创新类券商的总经理助理。他注意到,节后新发的产品,大部分是全能型的高度灵活品种。
例如,民生加银品牌蓝筹灵活配置型基金中,30%~8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20%~70%的资产配置于债券等资产。“这说明其在市场上升时期股票仓位可达80%,是激进的股票基金;而在调整市道,却变身为稳健的债券基金。”
与基金相比,集合理财的灵活性要更胜一筹。还是以“银河金星1号”为例,股票资产配置比例是20%~90%;国债、公司债等比例为0~75%;银行活期存款等现金类资产比例是5%~80%;基金为0~20%,权证则是0~3%。这五大配置比例表明,该产品几乎囊括了目前市场的所有投资范围。
为何基金和集合理财均不约而同地步入高度灵活的趋同中?“高度灵活的产品比特点鲜明的品种更好卖。”赵群说,集合理财在发展初期也追求特性和创新,但后来发现投资者群体总是希望管理人能在市场下跌时保本,在上涨阶段能跑赢指数赚钱。从而,高度灵活产品成为一个很好的卖点。
而基金人士也认同这一点。“国内的投资者还不具备资产配置的能力,他们寄希望于基金经理能将这一职能担负起来。”广州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经理认为,灵活配置产品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求。
灵活配置是把双刃剑
“进可攻,退可守”是灵活配置产品的特性。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其实是把双刃剑。因为市场瞬息变化,要踩准节奏并非易事。而且,选择越多,对管理人的要求也越高。
“产品设计的初衷是震荡时期避险,上涨阶段进攻。但万一做反了呢?”赵群在2008年产品发行时跑了不少地方,但他发现,没有一个投资者提出这个疑问。
赵群所在公司的集合理财是一只股票投资为20%~95%,债券比例为5%~80%的灵活产品。2008年,采用轻仓和买入债券的策略,该产品的净值一直保持在0.98元以上。但它在这波股票行情中表现黯然失色。
基金中也存在类似的案例。记者查阅2008年基金报告时发现,一只自称下跌市场时降低股票配置的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高达85%,远远高于股票型基金66.7%的平均仓位。
“市场变化很快,灵活配置的策略恰好与市场方向相反的概率也很高。”深圳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承认,从做出判断再到行动,管理人需要快速做出反应,这对基金经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很难每次都踩准节奏。
目前,无论是基金还是券商,都意识到了产品逐渐趋同的问题。但基于市场特征和投资者需求,他们预计高度灵活配置的产品还将流行一段时期。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