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观察:跳槽私募冷暖自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7日 08:20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硬币永远存在另一面。

  很多国内基金经理在“单飞”之后,并不如意,而在6000点离开公募的基金经理,也许只能冷暖自知。

  “听说北京有转到私募基金的公募基金经理,又回归公募基金了。”近来,这样一条传闻在基金业人士之间流传。

  “说到底,公募基金还是缺乏人才。”对于传闻中公募基金经理的回归,国内基金业人士都在感慨。

  一位基金业人士告诉早报记者,由于市场投资环境恶化,一位“单飞”的明星经理,已经将近两年没有操作,等待投资时机的再次到来,“所幸没有亏损,很多人都亏损严重,到现在还不能分成,白干一年”。

  与此同时,在经历过熊市的煎熬后,阳光私募去年也仅少数实现绝对收益,这让今年阳光私募的前景也并非坦途。

  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共有6只老产品获得年度绝对正收益,11只新产品获得去年成立以来的绝对正收益。

  据知情人士向早报记者透露,某“公转私”的基金经理,由于发行的信托理财产品问津者少,不满足成立条件,自掏腰包购买了其中不少份额,并由朋友支持部分资金,私募产品才勉强成立。而他的计划则是,先将产品的业绩做好、产品形成口碑后,再继续扩募。

  不过,近来中国银监会推出了《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白纸黑字地要求通过信托公司募集的阳光私募产品,其业绩报酬仅在信托终止且盈利情况下才能收取。

  “苛刻”的条款,将对“阳光私募”充满向往的公转私基金经理,提出新的挑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