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QDII基金巨额亏损 谁来承担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08:13  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QDII基金巨额亏损,谁来承担责任?

  从投资有风险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是亏损的买单者。然而,在这么大的亏损背后,收取巨额费用的“权威”——外资投资顾问,是不是真的值得托付,也需要反思。

  在已发行的10只QDII基金中,除海富通基金完全借助自己的投研团队外,其他都具备庞大的海外投资顾问做支撑,这些顾问包括雷曼兄弟、JF资产管理、梅隆全球投资、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美国普信集团。银华基金的QDII还聘用了双顾问——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与信怡泰投资(欧洲)公司。

  这些投资顾问,个个都是国际大腕,享誉全球。不过,如今雷曼已倒,国内QDII基金的业绩更是惨不忍睹。相较而言,由海富通自己投研团队管理的QDII基金,业绩倒并不算难看。

  反观国内QDII基金的投资者,大多埋怨国内基金公司,将亏损归咎于国内基金经理水平太差。但基金业的一个公开秘密是,国内基金QDII背后的实际投资决策人基本是其海外投资顾问,而非QDII基金经理。

  对这一现象,不少基金业人士分析,国内基金经理对海外市场的了解有限,尽管购买的不少是境外中资股,但对开放市场的“玩法”,国内基金经理经验仍有限;同时,国内基金公司招聘的QDII基金经理,在全球金融机构中并不算大腕,多是需要向国际大机构学习的“学生”。

  在对海外经验的崇拜中,各基金公司按照“国际惯例”向海外投资顾问开出高额管理费,虽然具体数据不详,但有基金业人士做过简单估算,规模150亿份的QDII基金每年正常的平均成本大约是4%,国内的管理费用约为1.8%,因此基金公司即便有300亿份规模,自身能否盈利也很难说。

  高额的学费和代价,换来如此业绩,对国内基金业而言,或许尚可说是必经阶段,但对基民来说,却只能是“血的教训”:“洋和尚”在海外自有其优势,但对中资股的价值挖掘,未必更胜一筹,没必要迷信“洋和尚”而妄自菲薄。

  近期一则消息称,瑞银席位与中金席位出现交易大战,两次交易都以瑞银席位的胜利告终。“瑞银抄底A股”的消息立即传遍全国,投资者欢欣鼓舞。

  姑且不谈瑞银有无自营席位,从QDII基金的投资收益情况来看,海外投资者也不是神,别总借“洋和尚”说事,在诡谲的全球资本市场中,人人都是学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