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重仓股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2日 13:42  证券市场红周刊

  刘思恩

  在去年底至今三个月的反弹行情中,有一部分在大熊市很抗跌的明星基金变成了“乌龟基”,净值上升速度不及指数的一半。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某些重仓股筹码集中,下跌时抛盘不大而且护盘买入。但坏处就是市场回暖时,新增资金不高兴去碰别人嚼透的馍馍,所以也就涨不动了。

  有很多基金重仓股,以没有“与时俱进”的老股民们的眼光看,其实和庄股没什么大的区别。两者都是机构投资者很集中而普通散户投资者没有勇气持有的高价绩优股,一般还有着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以及畸高的净资产倍率。支持这“三高”的背后故事则无非是:行业领头、资源垄断、特许权、特殊商业模式等耳熟能详的玩意儿。但是对于这些高价股,投资者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背后那些故事是真的,如果合理估值确实比现在的市场价格高,如果企业的成长真的可以给投资者带来20%甚至更多的市值年增长率,那么现在的股价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呢?难道这个市场普遍地对绩优高增长股存在偏见,以至于基金经理们可以挖掘出数十个这样“受委屈”的被低估股票,两三年长期持有?

  即便基金经理们的基本面分析准确,长期持有这些重仓股也是个蛮挑战神经的工作。因为基金总是要有一定的净值增长来搏排名,而且还要有现金流应付分红和赎回,如果完全指望那些“好公司”自身的增长以及现金分红,大约对付不了这些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设法拉抬重仓股的价格,使它们每过一个阶段“更上一层楼”,这样才有理由维护住基金的净值,维护住基金公司每年提取的管理费。至于拉抬重仓股的钱哪里来?似乎也就只能靠促进营销吸收更多基民的赞助,以及炒其他小股票的盈利来支援。瞧,说了半天不还是德隆操控“三驾马车”那时的活儿吗?

  如果用鲁迅所说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那么共同基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发明,它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最好的接庄股、接高价发行的新股、接大小非减持的好工具。对很多股民来说,要他自己用那么高的价格买那些高成长蓝筹股,大多是不敢的。但是钱交给了基金经理们,让他们把着基民的手把钱投向那些高高在上的股票,大多数人的胆子却变大了,可以承受了。基金经理就像慈祥的幼儿园老师,她抚摸着基民小朋友的屁股说,打针不疼的,勇敢一点才是好孩子,忍一下过两天就有糖吃。

  当然,话说回来,自打上世纪末共同基金在中国开始蓬勃发展以来,大多数基金的历史成绩超越了市场平均水平,也超越了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业绩。基金行业里还是有很多能力强、道德品质高的管理者;何况,即便是一个埋过老鼠仓、做过利益输送、高位接盘的基金经理,他也很可能挖掘出一些好股票,给投资者赚了不少钱。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本来就未必有完全为了我的利益而存在的人,只要大家一度有共同利益,那么小小的瑕疵和不理解,还是可以包容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