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提成出新规 私募戴上紧箍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毛晋楠

  “也许我从公募基金出来,就是最大的错误。”

  当初意气风发的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面对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新规显得很无奈,“如果真按照这个规定执行,我只能转去做地下私募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这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直言。

  该经理提到的新规,指的是银监会日前下发的一纸禁令。这份名为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的文件中,第十八条明确规定:信托公司管理证券投资信托,可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除此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信托公司收取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比例,须在信托文件中事先约定,但业绩报酬仅在信托终止且盈利情况下收取。

  这意味着,作为阳光私募基金日常重要生存来源的盈利提成,只能在清盘时提取,这已经危及阳光私募基金的生存底线。

  私募遭遇生存危机

  “如果真的是按照银监会的操作指引来执行,阳光私募的确没法做了。”——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

  阳光私募的兴起,是上一轮牛市的产物。当时,在大牛市的阳光照耀之下,阳光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当年,包括基金经理、民间股神、炒股擂台高手在内的大量圈内人士纷纷发行阳光私募。由于门槛高,每份基金最低认购金额普遍在100万元以上,私募基金成了富人理财的首选。

  阳光私募基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盈利提成,这也是维持大部分阳光私募日常经营最重要的收入。

  “这样的政策规范对私募行业来说相当于一枚原子弹”,公司注册地在北京的私募人士张可兴说。

  张可兴向记者表示,业绩报酬仅在信托计划终止且实现盈利时提取,这种方式显得很不合理。很多信托计划存续期长达3年或者更长,那么私募基金经理及其公司在这么长时间里很可能就拿不到分成的收益了。

  据了解,目前私募基金比公募基金资金规模小,主要的优势是只有赚到绝对收益才会有业绩报酬,这部分报酬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管理费收入可能很少或者没有。“所以,如果按此规则执行,大多数私募基金都要关门倒闭了”,张可兴抱怨道。

  阳光私募酝酿走入“地下”

  “我知道这个指引,我们还没有收到,但有的信托公司已经收到了。”昨日,某信托公司资深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谈到这个指引,该人士一脸严肃,“业绩报酬仅在信托终止时提取,还不能直接从信托计划中给,这些规定真正要严格执行,现有模式都没办法操作。有些私募信托是永续性的,那么这些私募根本没办法提成了。”

  不过他也表示,这个指引在1月23日就发了,但是现在公司并未正式接到,“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操作,现在正在紧急讨论应对办法。”

  该人士表示,他们认为指引可以有变通的办法,比如当产生赎回和某一客户完全退出时,针对他的业绩可以提成,当然也要看银监局是否接受这个方案。但即使这样操作,对私募基金来说也是一个损失,毕竟涨涨跌跌,最后客户走的时候才提成,肯定会影响到私募基金的提成。

  某私募基金人士称,在新的指引之下,阳光私募信托肯定是不能做了,他们会选择主攻地下私募。

  “很简单,我们可以先发行一期,打出成绩来,此后所有的客户我们都按照原有的地下私募模式进行。”私募基金经理对新指引也有变通的方法。

  但上述信托公司资深人士称,私募转入地下又会产生很多新的麻烦。当初管理层让信托公司作为私募平台,也是看到了地下私募的巨大风险,毕竟信托公司的存在,可以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而地下私募很可能带来新的纠纷。

  他表示,指引的出台,不但对阳光私募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以证券业为主要收入的信托公司影响也非常大。这块业务如果不能继续做大,信托公司的收入势必受到影响。

  把净值做上去需要2年

  在常人眼中,阳光私募基金经理风光无限,但是在在熊市中,大量的阳光私募亏损,根本谈不上提成,很多阳光私募在过去一年之内,几乎是颗粒无收,甚至是亏损。如今,市场的行情刚刚转好,银监会突然发文,新规直指盈利提成,用行业的话来说,就是“把私募往死里弄”。

  据了解,私募的提成并不高。根据一般的契约规定,首先要盈利才能提取,提成的比例为20%,这也意味着盈利1000万元,私募也只能提200万元,这个费用根本不够日常的费用。

  去年的一路亏损,很多私募的净值已经跌倒了0.5元,这意味着,私募必须把净值重新做到1元,才可能提成。

  “现在这个行情,就是熊市中的反弹,短期要做翻倍几乎没有可能。”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直言,“目前业内普遍判断,牛市来临最早要2010年上半年。要把净值重新做上去,从现在开始,平均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这也意味着,私募基金从2008年~2010的三年时间,都只可能喝‘西北风’了。”

  观点

  迈克·吴:私募就是要长期投资

  新指引的出台已经有一个月,业内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虽然反对者众多,但也不乏支持者,对于国内外私募和公募有着多年研究的上海鑫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迈克·吴就是支持者之一。

  “我认为银监会的做法很好,我是赞同这个文件的。”迈克·吴说,“私募信托不是都说长期投资么,如果你连短期都无法支持和养活自己,那就没资格在这行里面做。”

  对于私募从阳光转入地下,他认为并不容易,“你有本事做地下私募,也要有人愿意出资。现在这种熊市,不是2006年,到处都是钱,我不认为现在私募信托基金募集很容易。”

  迈克·吴的观点很明确,有没有钱不是关键,关键是能不能在不分红的情况下把一份信托基金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做股票和投资实业是一样的,你不会投资一家厂就指望第一年就分红吧?”

  迈克·吴也谈到了他自己做私募的经历。“我们开一家公司,最起码先有五年的运行资金,就是没有任何业务收入,也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团队。”

  不过,管理层对于私募基金的要求,的确是远远高于公募基金。据业内人士称,大量私募基金在2008年出现大幅亏损,正是此次银监会出台指引的主要原因。

  但张可兴指出,公募基金在2008年平均亏损55%以上,给中小投资者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规范出台,而2008年的私募基金远远跑赢公墓基金,甚至还有几只正收益的基金,这时候反而要规范,不知是什么用意。

  迈克·吴称,公募无论从制度上和监管上都比私募全,公募的发起人单位一般都是大企业或者银行,或者部级单位,信用度非常高。“我相信这些都会在国家制度的进步下完善的。”

  “我认为不管是私募和公募,都应该把信托基金和共同基金作为自己的一种事业来经营,而不是跳进来撞大运。不好的时候每年靠管理费过日子,大牛市赚点就胡乱吹嘘是股神。如果全部是封闭式操作5年,就是5年后开始分红,5年间管理费是1%第一年,如果之后每年基金跑赢指数25%,才能继续收取1%的管理费,这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管理标准,如果一个私募信托基金或者公募基金能够做到这点,才说明它有生存、管理、敬业和盈利的能力于职业操守。”迈克·吴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