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继军: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 13:37  投资与理财

  出身:券商

  经历:17年证券市场投资从业经验

  业绩:2008年收益率18.19%,私募中排名第一

  风格:保守

  推选2008年的“最牛私募基金”,当属重庆国投·金中和。18.19%的年收益,使它不但在私募中独占鳌头,也让所有的公募基金望尘莫及。

  金中和的投资总监邓继军认为,他们去年之所以能取得不错的业绩,和投资团队出身有一定的关系。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券商,平均从业经历在15年以上,经历了几次牛熊转换,因此对于这轮下跌有些提前预感。

  作为金中和投研的核心人物,邓继军从业经历丰富。他1992年即进入证券业,1999年加入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历任资讯部经理、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投资部的工作,管理资金规模50亿元。

  其实,邓继军在刚刚进入证券业时,就经历了一次熊市的洗礼,也造就了他保守的投资风格。那时,刚刚大学毕业的他踏上了深圳的土地,来到当时的深圳国投证券一部专户业务科,主要维护该部500多个资产100万元以上的大户。1993年上半年,深证综指还在368点,但一年半后的1994年7月29日,深证综指一路直泻至94.28点,邓继军的很多客户们血本无归。在这些客户中,有一个让他特别难忘,也成为日后他经常自我提醒的事例。1993年3月,该客户的市值还在1000万元以上,一年以后亏损得只剩下6万多元。邓继军回首说:“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过年轻气盛的时候,只是多年的从业经历慢慢改变了。”

  在巴菲特说过的众多言论中,金中和投资团队最为看中的是“本金不要受太大损失”。正因为坚持这个理念,金中和宁可错过机会,也要坚持“安全第一”,每当基金净值跌破1元,他们会马上开始大规模减仓,以回避更大的下跌。事实证明,他们的操作是成功的。从净值表现看,金中和确实抓住了两次机会,并成功进行了波段操作:“4·19”反弹行情中,金中和的净值从4月3日的0.993元一跃至5月9日的1.436元;5月后,邓继军及时退出市场;“9·18”政府再次出手救市时,金中和重仓入市,并将净值从1.37元提至新高1.4326元。正因为前期在操作上的保守,金中和才有本金在后阶段的反弹中取得更大的收益。同在市场反弹之时,另有一些私募基金因为本金亏损严重,明知市场机会很大,却已经没钱操作。

  回顾2008年的熊市投资,邓继军和他的团队总结了两点心得:第一,保持冷静,要积极观察市场,对于风险有一定的预判。第二,要保护客户的本金。保护客户的本金,是风险控制的根本。市场总会给我机会,但是如果本金受损失过大,要翻身就很困难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对于2009年的市场机会,邓继军看好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引导的行业,受益于一些制度改革的行业,比如能源价格体系的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带来的比较大的机会。受益行业就比较明确了,类似节能减排、清洁能源之类的。这些行业上政策导向方面比较明确了。另外,当前市场低迷,并购成本比较低,即将迎来的资产重组高潮也是一大主题投资机会。中国市场资产重组的高潮经常是在市场萎靡的时候出现,很多机会有清晰的投资逻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