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次新基金虚胖后迅速减肥 秘方原是帮忙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5日 11:34  北京商报

  “没有帮忙资金,很多新基金就不可能成立。”在基金圈子中,这句话已经成为基金销售过程中的潜台词。去年新发基金、尤其是股票型基金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在募集后短时间即打开申赎;而一旦打开申赎,规模都会遭遇大幅缩水。据晨星公司为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个别基金规模1个月内的缩水幅度就超过70%。对于刚刚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不可能大规模地赎回。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帮忙资金在拿到基金公司的“好处费”后集体撤退,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新基金1个月规模缩水70%

  根据晨星公司提供的数据,2008年内共有112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其中35只为股票型基金。而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这35只股票型基金中,除富兰克林国海深化价值基金规模由成立时的7.59亿份上升至10.92亿份、信诚盛世蓝筹基金规模由成立时的4.56亿份上升至5.31亿份、博时特许价值基金规模由成立时的4.77亿份上升至6.04亿份以外,其余股票型基金规模都呈现较为严重的缩水迹象。32只基金总规模由成立时的494.67亿份缩水至367.44亿份,缩水程度超过1/4。

  不少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幅度已经超过或者接近50%。新世纪优选成长基金由成立时的2.78亿份缩水至0.89亿份;农银汇理行业成长基金由成立时的68.43亿份缩水至37.79亿份;银华领先策略基金由成立时的3.58亿份缩水至1.76亿份;华商盛世成长基金由成立时的3.85亿份缩水至1.58亿份;鹏华盛世创新基金由成立时的11.45亿份缩水至2.86亿份;景顺长城公司治理基金由成立时的2.73亿份缩水至1.27亿份;其中缩水最为严重的为天弘价值成长基金,该基金2008年12月2日成立时规模为2.91亿份,不到1个月时间就缩水至0.84亿份,缩水程度达70%。

  小基金为成立“租借”帮忙资金

  对比数据不难发现,上述新基金规模严重缩水的情形多发于中小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上。这些新基金成立时的规模就不大,多为几亿元。基金宣告成立后,均在短期内打开申赎限制,并在年中盘点时报出份额大规模缩水。

  “小基金找帮忙资金的情况很普遍。”对于上述情况,某基金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她同时告知记者,为了在行业内生存下来,很多小基金的销售者不惜高价“租借”帮忙资金。“一般情况下,这些大额帮忙资金在进场时要交1.02%的认购费,赎回时要承担0.5%的赎回费。如果基金募集速度快的话,差不多1个月时间就能够完成赎回。表面上看,这笔资金认购和赎回基金要承担不到2%的手续费。但实际上,基金销售者会按机构认购基金的数额少则5%、多则10%给机构提成。”该人士就此举例说明,比如某机构认购新基金1亿份,出资1亿元。认购和赎回时,总共支付基金公司1亿元×(1.02+0.5)%=172万元手续费。但实际上,基金将支付给机构少则1亿元×5%=500万元,多则1亿元×10%=1000万元的“租金”。刨去手续费,帮忙资金每1亿元至少可得到300余万元的“收益”。

  基民投资 规模已不具参考价值

  “越是小基金公司,越舍得花这笔租借费,为的是使基金成立,从而赚取基民的管理费用。”针对上述数据,某老牌基金公司销售人员这样表示。他同时称,目前一些大基金公司发售新品前,也会联络帮忙资金,以备不时之需。“在我们眼里,基金净值代表业绩,而规模代表营销能力,所以为了体现我们存在的意义,基金规模是必争之地。”该人士表示。

  这样的营销策略,最容易误导普通投资者。据记者了解,虽然资本市场身处严寒,但基民购买新基金时还会出现以往的“羊群效应”:只要得知某款新基金成立时规模较大,就会在其第一次打开申赎时盲目申购,而这个时候往往是帮忙资金集体撤退的时间。因此相关业内人士提示基民,弱市下投资任何一种产品都要充分论证,对各种所谓的参考数据都要抱着怀疑的态度,避免资金受损。

  商报记者 崔吕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