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业绩维稳基金经理亦须维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06:5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荣篱

  经过三年的“牛熊”轮回,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与其买中一只年度明星基金,不如买一只虽然业绩不那么耀眼,但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维持业绩稳定”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那么,基金业绩的稳定与明星基金经理有多大的关系呢?

  业绩稳定与基金经理稳定

  本报评出的连续三年持续稳定回报的12只基金(包括6只股票型和6只混合型基金),在这三年中,只有四只基金从未换过基金经理。这四只基金中,有三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在这三年中不仅没有更换基金经理,也没有出现过双基金经理的情况。它们分别是上投阿尔法的孙延群、华夏大盘精选的王亚伟和景顺鼎益的王新艳。而华夏红利的孙建冬虽然从2005年年中开始一直担任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但他从2008年1月起又担任了华夏复兴基金的基金经理,与此同时,华夏红利又在2007年增加了一位基金经理,实行了双基金经理制。除上述四只基金以外,其余的8只基金均在这三年中更换过基金经理,其中,鹏华50在三年中一共有四任基金经理,时间最长的是现在的基金经理黄鑫,任职超过一年,而在2006年中该基金连换三次基金经理。中信红利也在三年中经历了三任基金经理。

  一直以来,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被市场诟病,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直接影响基金业绩。但从上述数据看,似乎并不支持这一观点。以鹏华50为例,该基金在2006年先后经历了三任基金经理,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半年,从2006年的3月到2006年的9月。但这并没有影响鹏华中国50基金以157.92%的净值增长率名列2006年股票型基金排名的第8名。

  事实上,基金经理不稳定与基金业绩稳定之间的矛盾折射出一个市场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是营销宣传造成还是真有水平?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大小主要看基金公司给基金经理权限的大小,因不同的基金公司而异,对于采取基金经理决策制的基金公司而言,基金经理对业绩的影响较大;而对以团队决策制为主的公司,影响则比较小。

  时势造英雄 英雄持久难

  既然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贡献大小因不同基金公司的不同政策而异,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摸清楚每家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政策绝非易事,但是如果投资者抱着“追星”心态来买基金的话,不妨将时间拉长,观察那些曾经和现在的明星基金经理在历史上的表现。

  先来看看目前最耀眼的明星———华夏大盘精选的基金经理王亚伟。在担任华夏大盘的基金经理之前,王亚伟出任过华夏成长的基金经理,其任职时间从2001年12月到2005年4月,在王亚伟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的三年半的时间里,华夏成长的单位复权净值增长率为13.2%。可以说,王亚伟尤其崛起于2006年的行情,未来如何,时间会验证。所幸,王亚伟仍然坚守在基金经理的第一线,人们还有机会去验证,王亚伟也有机会证明。

  与王亚伟不同的是,更多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却是一战成名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2006年基金业的明星李学文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2006年,李学文管理的景顺长城内需以净值增长182.2%,名列股票型基金第一名,这只基金甚至是当年全球年回报率第一名。然而,2007年的李学文则相当不顺,2007年前7个月的统计数字显示,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在所有基金里面仅以59.4%的收益率排名106位,只达到第一位友邦上证红利ETF193%的收益率的三分之一。2007年9月,李学文辞职,据传是投身私募。

  除了像李学文这样一战成名下海的外,还有一种消失方式———离开实际操作一线成为基金公司高管。市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成长轨迹:基金经理在某一年甚至只是某一次行情中业绩突出,名噪一时,不久,基金经理跳槽另一家基金公司升职为投资总监,再往后可能就成为副总经理,与此同时,基金经理的名单中也不再见其大名。

  有基金研究人士认为,中国的基金业还没有到足以产生真正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一来时间不够长,二来人心不够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