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9成阳光私募折戟 扩容后遗症显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03:1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巩万龙 发自深圳

  2008年对阳光私募来说,其实也是黑暗的一年。虽然与股票型基金去年整体亏损50%以上相比,私募信托单位净值平均下跌35%,再次跑赢了公募,也跑赢了上证指数近70%的去年跌幅。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上轮牛市起步的阳光私募大扩容时代还在路上。在赵丹阳等私募领袖清盘退出后,2008年的私募界并未出现一位令人信服的领军人物;“新手”和新信托产品数量暴增引来暴跌苦果,破坏了客户的持续培养,甚至引起客户不满提前赎回;超额业绩提成泡汤,固定管理费下降……

  9成私募业绩缩水熊市“折戟”

  记者粗略统计了深国投和平安信托挂牌的私募信托产品,总共有99只私募信托产品。2008年这99只私募信托单位净值平均下跌约35%,具体来说,9成的私募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跌幅最大的私募净值缩水66.7%。

  无论是2006年起家的私募“老手”,还是去年下半年出道的“新手”,都在2008年单边下跌的熊市中折戟沉沙。目前,2007年以前成立的老私募信托有8只,“深国投·亿龙中国”单位净值下跌约9.2%,但斌的“平安·东方港湾”单位净值更是缩水61.3%。而私募高手刘明达、杨骏、康晓阳、李振宁和李驰等人亏损也有40%左右。

  显然,2008年仓位控制同样是私募业绩排行的制胜法宝,高仓位私募去年的业绩大多比较难看,建仓晚并且仓位较轻的私募亏损基本在15%以内。

  记者统计深国投和平安旗下的私募信托,今年成立的新产品中,收益最好的是“深国投·重阳1期”,该私募9月初成立后短短3月时间,净值增长率高达20.87%,而年初成立的陕西鑫地的净值亏损则高达56.2%。

  私募扩容“后遗症”显现

  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私募界可谓大扩容,私募几乎成了公募基金经理和高管功成身退后良好的“退出渠道”,公募人士纷纷实现“二次就业”。一时间,大批的私募信托产品面世。据记者统计,仅在深国投和平安信托两家发行的信托产品就有40只,加上全国各地的信托公司的募资产品,去年约有六七十只私募信托成立。

  私募扩容的后遗症正在慢慢显现——良莠不齐的大资金管理水平,给客户在挑选产品时造成了不小的难度。并且,竞争、生存压力也随之而来,并在短时间内积聚。

  记者发现,2008年能够拿到20%超额业绩的私募寥寥无几,固定管理费渐渐缩水,同行争夺高端客户,而业绩排名、客户赎回、创业团队收入、企业运营费用支出、投研支出和行政费用等等实际问题随之而来。

  据了解,诺安与深国投合作的私募信托固定管理费由2%下降至1%;“深国投·先锋1号”存续期提前被变更成无固定期限,便于客户赎回,发行该信托的私募机构的超额提成下降1%;由于结构式信托有止损线限制,由于“深国投·高特佳结构式”去年11月底单位净值亏损已超过20%,因此,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前3个月终止该信托,并于12月底清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