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自购又热 让人脸红又眼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3:17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于春敏 发自上海

  临近年底,市场在紧锣密鼓的利好政策刺激下,活跃度有所提升,基金公司买基金的热情也明显提升。但略显无奈的是,今年来的基金公司自购行为被“伤心”的基民更多地视为推动销售的“作秀”行为。

  对此,业内人士提醒,今年以来的基金公司的买基行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营销的功利色彩,背后所具有的正面指导意义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但实际上,那些投研能力相对较好的公司的购基行为,绝大部分是处于比较可观的盈利状态。

  浮亏1亿 自购者“脸红”

  内忧外患之下,今年的市场可谓泥沙俱下,跌幅巨大。积极避险、稳健防御成为投资的主题词,所有的基金中,股票基金受伤最重,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则成了避风港,基金公司也因自购投资方向的不同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煎熬。

  据统计,截至11月初,今年共有26家基金公司公告自投旗下新基金,总额约10.7亿人民币。其中,19家基金公司自投旗下偏股型基金6.2亿元人民币,6家基金公司自购4.39亿元债券型基金。受累于惨烈的市场,截至11月初,基金公司年内自投旗下股票基金已造成超过1亿的浮亏,而截至11月底,自购自家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总共收益已近4000万元。

  事实上,弱市让基金公司倾向保守,这一点已早见端倪。来自Wind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30日,共有172只基金被各自的基金公司及关联方持有,这其中就以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及封闭式基金居多。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进入下半年,整个世界在金融危机的搅动下惶恐不安。出于对明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和国内实体经济下滑大局已定的基本判断,基金公司对明年的市场似乎更加谨慎,近五个月来的自购主要集中于风险较低的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

  让人“眼红”的也不少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整体而言,目前看,今年来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似乎并不成功,尤其是股票基金浮亏严重,但是,如果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情况则有很大的不同,在本轮牛市之前就开始自购的不少基金公司都因此而大赚一笔。

  2005年以来,陆续就有基金公司开始通过自购带动市场信心,推动产品销售,而众所周知,那时候,正是股改之前股市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基金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乏人问津。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公司不得不展开自我救赎,通过自购来表决心促销售。正所谓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熬过熊市,终于迎来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尽管去年底以来市场再度逆转,但迄今为止,这批基金公司仍收益可观。

  例如,2005年8月25日,汇添富优势精选认购期内,公司自购了5006.7万份,一年后,公司赎回500万份,盈利72.97%,截至昨日,余下的4506万份,收益率已高达241.47%。2007年初,汇添富还曾自购了旗下的均衡增长,迄今仍有3.10%的盈利。再比如,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2005年11月29日2000万元申购旗下交银精选,至今,收益率为172.52%;2006年6月14日,交银配置认购期内3500万元自购,至今收益率为96.07%;2006年12月6日斥资2500万元申购交银成长,至今收益率为49.75%。

  事实上,很多公司尤其是一批投研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小基金公司,自购行为大多发生于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段时间,高位套牢,损失惨重。而那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公司,判断基本与市场大势相接近,其自购行为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投资方向,与此同时,让人眼红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也充分体现出长期投资的益处,值得投资者借鉴。

    相关报道:

    偏股基金重掌发行话语权

    降息预期强烈 基金觊觎来年利是

    利率不断走低 货币基金借机跑马圈地

    基金销售与市俱进 电话交易派上用场

    基金12月抢入16亿煤炭股龙头

    三上2000点 基金为何成了主攻手

    明年或迎来基金产品创新潮

    基金自购渐升温 跟着基金公司博反弹

    损失超七千万 基金自购全面被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