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机构看好高折价高分红潜力封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08:08  北京商报

  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在这次牛熊市轮回中,最牛的基金非华夏大盘精选莫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封闭式基金——基金泰和在3年中以495%的涨幅成为基金中的魁首。尽管在2008年里几乎沦为被遗忘的角落,但种种迹象显示,封闭式基金很有可能在2009年唱出“大戏”。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封闭式基金开始出现在各研究机构推荐的投资名录中……

  封基3年来走势强劲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2005年7月8日至2008年12月5日,开放式股票基金的“领头羊”华夏大盘精选净值涨幅约为432%,而基金泰和在此期间上涨了495%。在这段时期内,封闭式基金的市场价格涨幅为357.81%,远高于股票型开放式基金175.53%的涨幅。这一数据显示出,在3年多的牛熊市轮回中,封闭式基金的收益是开放式股票基金的两倍之多。晨星公司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同一时间内,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价格指数涨幅为174.34%,而同期晨星中国封闭式基金价格指数的涨幅为338.27%。

  目前,老式封闭式基金目前仅有31只,总规模不到500亿元。可是走势强劲的封闭式基金却没有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12月8日-12日,两市新增基金开户数3.0195万户,环比增长45.5%,其中新增封闭式基金开户数941户,环比略减1.25%。

  高折价率蕴藏投资机会

  近来,开始边缘化的封闭式基金出现在各研究机构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推荐名单中。例如,海通证券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中用较大篇幅对封闭式基金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而申银万国的建议也是“2009年战略配置封闭式基金”。

  高折价率是机构判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市场的走熊让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开始加大,从2008年年初的15%左右扩大到现在的30%左右。截至昨日,基金普丰以33.49%的折价率排在首位,其次是基金同盛基金同益,折价率分别为33.48%和32.28%;折价率最小的是基金天华,为9.38%。在31只封闭式基金中,只有3只基金低于20%的折价率。

  市场人士指出,虽然30%的折价率在历史上并不是最低的,在2005年年中,大型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一度接近50%,但研究机构引入了新的研究方法来看待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到期收益。有研究机构认为,相当一批封闭式基金的到期时间为2014年,相比2005年年中,2008年年底的封闭式基金离到期日又近了3年半,在不考虑净值变化的情况、同样的折价率下,其到期收益率会大幅提高,因此,现在35%-40%的折价率已与2005年年中50%的折价率相当,这其中确实蕴藏着一定的投资机会。

  分红或成阶段性热点

  国金证券在12月基金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透过封闭式基金三季度报告及半年报的财务数据看到,截至三季度末仍有少部分基金已实现收益为“正”(损失表现为未实现资本利得部分),且截至11月21日,还有6只基金净值在面值以上,部分基金的前三季度单位已实现收益在0.15元以上,即使考虑到四季度以来的股指波动影响,仍具备年度分红的潜力。随着会计年度结束的日期临近,封闭式基金年度分红也将日渐明晰,分红将阶段性成为封基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2007年底30只封基可分配收益总额为900多亿元,按封闭式基金契约规定,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年度可分配收益90%的情况,在今年4月的分红潮中共分去800多亿元,2007还有100亿元的剩余利润可分。同时,由于封基股票资产有一部分在去年未获利,因此今年一季度股市虽然大幅下跌,但封基仍然实现了117.80亿元的净收益。而二季度、三季度封基资产缩水不能幸免,分别亏损45.53亿元和55.42亿元。综合统计,截至三季度末,封闭基金仍有近120亿元的利润可供分配。这一情况优于开放式股票基金。

  商报记者 王磊

  商报链接

  3只基金突破“熊”围

  2007年排名前20只股票型基金,现在只剩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和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3只基金还在其中。

  根据晨星统计,截至12月5日,只有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红利、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这3只2007年牛基,今年的业绩依然排名前20位,近两年年化回报率在220只同类基金中均排名前5位。同时,另据理柏评级,截至12月11日,从两年期总回报率来看,上述3只基金中,富兰克林国海弹性市值基金在同类型基金中总回报排名第一。

  据了解,华夏两只基金今年初采取大幅下调股票仓位的策略,使基金有较好的抗跌性。而富兰克林弹性市值基金应对熊市的策略是一方面减持部分行业的股票,另一方面对持仓股票的流动性也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表现出选股能力并不比牛市时逊色。

  商报记者 刘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