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紧急关注:基金年度策略相继出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06:06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读懂大资金信息才会种豆得瓜

  紧随券商2009年度策略报告会,作为买方的基金公司也于近日相继展开年度策略报告会。

  虽然年年预测年年错,但作为基金公司或者研究机构必须要有公开的声音,所以这些机构常常会广邀媒体、银行渠道和客户来参加投资策略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关系维护,包括与客户、渠道和媒体,可以说是一次联谊会。”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戏言。

  王亚伟:投资策略自以为“看清楚了”未必是好事

  60家基金公司会有60个版本的投资策略报告。不过,读过之后会发现,不同公司的策略报告内容都大同小异,仔细比较一下,或许能在看好的具体板块方面发现一点差别,但对宏观经济主要问题以及后市走势的判断,都大体一致,难见新鲜观点。

  去年此时,很多基金公司召开2008年投资策略报告会,纷纷高唱“黄金十年”,“牛市刚到半山腰”仍是对2008市场预期的主旋律。

  但谁也不曾料想,仅仅一年的时间,“黄金十年”变成了“漫漫熊途”。

  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在近日召开的华夏基金2008~2009年投资策略报告会上的一席话,说出了很多基金经理一年来的反思。

  他说:“制订投资策略而言,看不清楚股市方向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这起码可以让我们更加谨慎而不至于犯大错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犯的大错误都是在看得清楚的时候,因为我们所谓的看得清楚,只是自以为看得清楚了,是否真的看得清楚,事后才能得到验证。就像去年的时候,我们都对未来的黄金十年充满着信心,结果却证明我们是大错特错了。”

  王亚伟的看不清使得华夏大盘基金2008年投资颇为谨慎,虽然今年以来亏损超过30%,但在同类型基金中业绩排名相对靠前,而许多自以为看得清的基金经理们则遭遇了市场无情的打击。

  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中,反省和致歉频频出现。“我们对宏观经济前景、通胀压力和市场下跌形势估计不足”,“对组合仓位和持股结构的调整力度不够”……最后,“我们对未能给持有人理想的回报非常抱歉”。

  基金经理“三不曲”:

  “不谈市场”、“不言底部”、“不做预期”

  几年前,少有没听说哪家基金公司出过年度投资策略报告,最近三年基金抢着出报告,如今受到了市场空前关注。

  “不谈市场”、“不言底部”、“不做预期”已经是今年记者采访中总结出的基金经理们的“三不曲”。从基金吧里封基金经理为“四大恶人”到近期疯传的“基金经理被打事件”,让2008年的基金业患上了“集体失语症”。

  一方面是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一方面是基民们的愤愤不平,再加上市场的迷雾重重,2008年,走下神坛的基金经理们变得谨言慎行,而在牛市中大张旗鼓的基金公司们也显得格外低调。但作为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有必要向市场传达自己的意见。“投资者也希望听到他们的声音。”

  另外今年市场一路下跌的诡异走势让基金在年末发布的2009年的策略报告被市场格外看重,“基金公司到底在想些什么?”人们关注基金是否会在明年释放手中千亿资金推高市场。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指出,从市场经验来看,每一个大盘调整的敏感时刻,基金公司对后市的策略报告都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此举有利于在震荡市道中“稳定军心”,防止持有人因恐慌性情绪蔓延,而导致大规模的赎回。

  兵不厌诈,基金发布的策略并不为机构客户相信

  不过记者了解到,较之券商的策略报告,业内人士对基金公司的年度策略报告的准确性看得相对较淡。一位保险公司机构部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券商作为一个市场中介,基金公司是其大客户,券商是报告的卖方。而基金公司本身就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责任并不是说出一个正确的观点,而是在实战中有好的业绩。”

  虽然与券商策略报告遭遇的尴尬处境相同,每每基金公司信誓旦旦的宏观与市场研判大都会与当年的最终走势相去甚远,“但至少基金在过去一年的大势判断强于券商。” 一位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言行必须对持有人负责,而券商顾及面则少得多,这就使得基金公司在撰写对外发布的研报时,谨慎再谨慎,这方面证监会对此也有严格规定。”

  因为基金公司评判标准最终落实于投资业绩,所以在去年行情中往往会出现基金公司“说一套做一套”的“有欠诚信”做法。

  对此,有券商研究员指出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市场变化万千,谁也无法预料,投资风格和主题不可能一成不变。基金公司发布的年度投资策略,只能代表他们年初对市场的看法和判断,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发展,基金也在不断变换投资主题和投资风格。他们必须根据市场的热点转换进行调整,否则净值将受到影响。”

  “投研两张皮”,策略报告到底是谁写的?

  投资策略决定业绩,一年下来,基金业绩千差万别,但在开头处,情况都差不多。

  综观目前各基金公司报告观点,骑墙派居多,数家基金公司用“谨慎”来表述自己的投资建议。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份策略报告通常长达几万字,既包括对去年A股市场、基金业绩的回顾,也包括对今年宏观经济、市场趋势的展望。“看得出,基金公司是花了心血在做这份报告。”

  “我们做这样的策略报告,一方面可以指导自己的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客户传达自己的投资风格、理念。”一家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指出。

  但马虎对待者亦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有些基金公司对媒体公开的投资策略和向机构客户提供的报告有相当大的区别。更有甚者,有的基金公司炮制投资策略报告的部门与实际进行投资操作的部门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市场常说的“投资研究两张皮”。

  虽然如此,但值得肯定的是除极个别特例之外,绝大多数策略研究报告都是建立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是通过相对客观的方法给出的分析,因此,整体上是可信的。“我们的投资策略报告的出炉过程非常严谨,必须经过投资部、研究部、市场部的层层审批。研究员提交研究报告后,要在投研联席会上进行答辩,通过大家的论证后,根据结果建立股票池,基金经理再进行选股。这些操作过程都是严格遵循证监会的指示,不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上述基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公开发布其2009年策略报告。据观察,多数基金公司仍然持有“谨慎保守”的观点,相对乐观较少,鲜有绝对“乐观”者。一些基金公司呈现的模棱两可的“股评式”观点,相当于做文字游戏,对投资者来说,并无实质性参考意义。

  究竟是说“涨”还是“跌”呢?确实令人难以琢磨。我们认为,这类观点与股评并无多大区别,“涨”“跌”预测都顾及了,后市无论走势如何,都有其“蒙”对的地方,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并无实质性指导意义。基金公司策略报告似乎沦落为基金公司做秀的文字工具,在公众媒体多露露脸,为的是提高知名度。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