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后18个交易日 基金将为谁而战(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01: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悲观谨慎派认为,对于12月份大小非解禁高峰以及宏观经济面和企业盈利恶化的担忧,仍然是难以激发其做多热情的主因。

  其中,诺安基金表示,12月将是大小非解禁的另一高峰,这无疑会对市场人气造成压力。而政策的效应有累积与滞后的过程,其效果显现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与此同时,技术上仍未有效突破下降通道,依然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格局。诺安基金认为,市场依然可能呈现出弱势震荡的行情。

  “12月对于市场而言,可以期待的利多已经不多了,财政刺激方案、降息都已经出台,目前市场还能期待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出台的刺激经济措施,但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有限。”华富基金如此认为。

  那么积极乐观派的态度呢?

  益民基金认为:“市场近期会延续前期的反弹。”虽然目前的经济出现下滑势头,但在国家强力进行基建投资、减税、降息等一系列保增长的组合政策下,能够托住下滑压力,烫平经济波幅。

  此外,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贵宾表示,不能忽视政府直接救市的可能。股市有望在对宏观经济悲观心理预期见底后逐步稳定,经历震荡筑底之后,随着经济逐渐趋稳,或在外围利好刺激下,股市有望再次进入上涨周期。

  为排名不如为“保命”?

  作为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市场回暖的最大受益人无疑是基金。随着股指震荡走高,基金净值在寒冷的12月份出现回升。

  12月行情,是否依然是基金因年终排名而主导?

  有基金经理坦言,虽然基金公司会将基金年终排名作为对基金经理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年终排名压力的确很大,但不会因为年终排名而不顾基本面做基金净值。

  长期研究基金排名的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王群航认为:“近入12月份,整体上,基金排名已经尘埃落定。”他反问道:“如果基金经理有能力在12月份将基金净值做上去,那么又何必冒风险用最后的一个月时间去博呢?”

  但王群航也指出:“不排除部分基金公司为了营销效应而萌发做净值的冲动。”他表示:“基金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二,虽然实际差异并不大,但在宣传效果上则很大不同。同时,由于基金公司将基金年终排名作为考核基金经理的主要指标,因此不排除在一些比较敏感的位置上,如在排名前1/2左右或者前1/3左右的关键座次上,基金会有做净值的冲动。”

  虽然从往年经验来看,部分基金会合力共造一波年终“排名行情”,但部分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出现了罕见的大熊市,亏35%和亏40%虽然在名次有天壤之别,但其实质并没有多大差别。在弱市环境下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相比排名,“保命”更为重要。

  熊市“保命”这绝非笑谈。王群航表示,每年都会有基金经理因大势判断错误而被免去职务,因此来年的2、3月份又将是基金经理变动的高峰期。在波诡云谲的熊市最后一个交易月份,对基金来说,名次是不值得冒“犯大错”的风险来博取的,毕竟熊市重要法则之一即是“保命”,不犯大错误、生存下来。

  事实上,从国都证券的仓位研究报告来看,剔除上周股票市值变动因素影响,223支开放式基金相对前周主动减仓1.11%。但该研究报告也指出:可能是因为把申购赎回对基金仓位的影响归结到了基金主动调仓部分,而上周基金遭到净申购,新入资金的稀释使得基金表现为主动减仓。在市场震荡反弹的形势下,基金不大可能采取非常明显的主动减仓行为。

  事实上,无论基金在上周是否主动减仓,相比牛市,基金年底冲刺都不可能只是加仓,在大熊市中,也有可能出现年底冲刺的熊市版本,即出货减仓。

  年终排名的“是与非”

  无论基金是否会造就“年终排名”行情,基金年终进行排名却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基金研究员、分析师怎么看待基金年终排名?对于年终排名,来自第三方的表态也出现较大分歧。

  德圣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塞春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基金行业热衷于短期业绩排名的评价机制对于基金的投资行为有巨大的副作用。基金经理对于排名的重视,将导致其采取冒进的投资策略,只要趋势看起来还没有崩溃的风险,大胆的策略就是业绩排名的制胜点。

  但王群航认为,年终排名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择基指标,同时也能够作为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业绩的考核。“如果排名本身不好,那不是早就取消了?”王群航反问道。

  但也有基金研究员表示:“相比于国外成熟市场,国内基金排名时间偏短,而排名时间偏短,会导致排名的变动较大,这对投资者来说是有一定的误导性的。”

  事实上,无论是基金处于2007年高速扩张时期还是2008年备受质疑之时,短期的排名考核机制对于基金经理的负面影响都不可小觑。

  对此,江塞春指出,2007年,当市场气氛一片狂热,甚至市场人士看到一万点时,保持冷静比加入热潮要困难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风险意识的基金管理人也不会冒过于偏离同行的风险。实际上,这损害了基金的投资独立性,也促使基金整体上在股市已经出现高估时仍然不断吹大泡沫。

  而当进入2008年,在市场出现转折性风险时,相对排名的考核机制又让不少基金行动迟缓。只要不偏离同行太多,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中庸的策略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投资目标和评价机制的不同让同样的基金经理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中会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即是一个明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