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涨三天就出逃 王亚伟看不清明年经济(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 06:30  理财周报

  著名的私募江晖总体上对经济也比较悲观。他认为,在投资上只有能选出可投资对象时才投资,否则就持有现金。

  参加此次内部交流的八位投资领袖中,有六位对未来不看好,只有两位相对乐观。其中,两位乐观派都是出自公募,三位私募都是悲观派。

  “没有开会之前,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悲观了,可是和其他人碰到一起才发现我竟然是最乐观的。”那位相对乐观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

  鉴于对未来市场的悲观,基金经理们在操作上表现的谨慎也就不难理解。

  据称,私募江晖当日曾坦言,只选出一个企业认为可以试着投投看,但好像也并没有把握。

  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基金经理们的要求更是顺势而为,只要不落后就OK,不必做被棒子打的出头鸟。

  “4万亿的扩大内需计划,确实超出了投资者的预期。”一位投资总监对记者称。但是绝大多数基金公司仍在分析报告上指出,在经济数据恶化的情况下,由短期内密集强力的拉动投资政策所促成的这波行情,将是谨慎的、迂回的。

  正如巴菲特所说:“现在远离麻烦,要比后来摆脱麻烦容易得多”。崇尚巴菲特的基金经理们正在用 “经济滑坡”这个大概率事件,来排斥“股价暂时上涨”这样的小概率事件。

  艰难短跑与基金“菜鸟”的必然联系

  束缚公募的是业绩排名,施压私募的是客户

  除了对经济大势的悲观预期,业绩排名、专业程度等主客观因素也是“基金经理第三天”现象的成因。

  “束缚公募的是业绩排名,令私募担心的是客户。”投资总监们达成共识。

  “投资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最好只是自己和自己赛跑,会跑得很从容。如果看竞争对手,就会很累,成绩也不一定好。”嘉实基金副总经理戴京焦对理财周报记者说。

  在戴京焦看来,国外的共同基金也存在这种情况,做得好的大多是合伙人制。因为合伙人更能够容忍基金经理们坚持自己的思想。

  国内公募基金的状况是,包括公司内部销售,管理层、股东还有媒体等所有的人都盯着基金经理。每日的净值、月度表现、季度表现等这些业绩压力导致基金经理们不得不短线操作。

  “当然,我们的基金经理还是太年轻,他们都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李旭利在日前“理财周报·2008中国最受尊敬基金公司”颁奖典礼上表示。他认为这也是基金经理们现在“不专业化”操作的重要原因。

  据好买理财中心统计,有披露年龄数据的基金经理平均年龄仅35.66岁。而在美国基金经理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

  “很多年轻基金经理们在牛市中表现也很好,凭着冲劲甚至超过前辈。但是,在弱市中就不行了。”以上投资总监称。

  比基金经理更差劲的是研究员的水平。按照以上投资总监的说法,估计有80%的研究员是跑在K线的后面,只有20%的研究员走在前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