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费收入难填自购巨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31日 03:2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李凯 发自成都

  旱涝保收的基金公司倒在了自己挖下的大坑里。经过《每日经济新闻》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有近20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含混合型)的浮亏已超过亿元。更为令人惊奇的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自购旗下大摩基础损失688.7万元,而大摩基础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仅为169.29万元。也就是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在大摩基础上的“产出”难以填补投入资金的亏损。同时,从统计数据来看,下半年以来,基金自购现象几近绝迹,并且,认购金额也大幅缩减。:自购亏损已过亿

  两年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使得投资者对基金的专业理财能力“顶礼膜拜”;然而,短短一年熊市内,基金公司的专业能力却让人大跌眼镜!居然倒在了自家的门槛上。

  今年以来,有近20家基金公司选择了自购旗下的股票型基金(含混合型),除了最近的华安、华夏2家基金公司自购不纳入统计外,其他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的基金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遭受了巨损。

  据《每日经济新闻》初步统计,今年基金公司自购旗下股票型基金的金额超过了4亿元,而截至本周三(10月29日)的浮亏已超亿元,粗略估计达到1.4万亿,不少基金公司的浮亏比例都超过了50%。

  其中,今年1月24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各用1000万元自购了旗下大摩基础和大摩资源,截至本周三,从申购以来的浮亏分别高达68.87%和45.53%。自购大摩基础有近7成的浮亏,这也成为了今年自购基金浮亏比例最大的一笔投资;今年3月5日,南方基金公司用2亿元自购旗下南方盛元红利,其浮亏超过6700万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今年以来自购浮亏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管理费不够补“窟窿”

  “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的金额大多没超过2000万,这同基金公司动辄上亿元的管理费相比,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信不少投资者会有这样的疑问。

  其实仔细对比一下基金今年自购的损失和管理费收入,这些疑惑都会迎刃而解!

  今年2月22日,华商基金公司用2600万元自购旗下华商领先企业基金,截至本周三,其浮亏超过1600万元;而按照华商领先企业基金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7851万元推算,其全年管理费最高也不会超过15700万元,这意味着这笔投资所造成的浮亏已占到了今年管理费收入的10%。

  更为甚者,南方基金自购南方盛元基金目前的浮亏超过6700万元,而其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仅为1684万元,按此推断,其全年管理费收入应该不会超过6000万元,这意味着2亿元自购造成的浮亏,已经超出了全年管理费的收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1000万元自购旗下大摩基础造成的浮亏超过680万元,而推算其全年管理费收入不会超过340万元,这意味着目前的浮亏已经为管理费收入的2倍。

  基金自购下半年退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可谓相当踊跃,总额一度接近4亿元;而下半年以来,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则显得寥寥无几,10月11日,华安基金公司决定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安核心优选基金;10月20日,华夏基金公司认购旗下王亚伟执掌的华夏策略精选也仅仅只有1000万元。从上述数据也不难看出,自购金额方面也在大幅缩减。

  同时,基金公司更是将自购重点转移到债基上。10月20日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告4700万元自购光大保德信增利收益债基。嘉实基金也于本周三公告1.5亿元自购嘉实超短债基金。

  “遭遇了今年自购股票型基金的‘滑铁卢’,基金公司近期的自购明显变得谨言慎行,这从一个侧面看出,对于年底的行情,基金还是很谨慎,还是心里没底!”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