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私募基金面临巨大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00:56  中国经济时报

  单羽青

  华尔街次贷危机使全球金融市场提早进入寒冬。经历了2007年超常发展的全球私募基金亦难逃霉运,市场交易活动显著下降,同时,受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杠杆效应正逐级减弱。

  10月20日,普华永道发布报告指出,为应对市场下挫的挑战,当前私募基金业务亟需多样化及差异化。这份题为《瞬息万变中寻求差异化》的报告称,较大规模的私募基金正在扩展他们的投资评判标准及地域选择方向,持有其投资公司股权的时间亦会延长。

  “目前,全球私募基金为大型交易进行融资的能力大受影响,令其所投资公司缺乏买家。中国的私募基金公司不会幸免于这些影响,他们因而要持有其投资组合公司一段较长的时间并作出准备,包括为这些公司提高价值。同时需要考虑扩大交易项目的范畴,包括协助中国企业在经历信贷危机后的海外市场寻找机会。”普华永道咨询合伙人费里斯(Matthew Phillips)说。

  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私募基金需要寻求持续的增长及分散业务,同时要考察正在增加的公允价值入账的压力及税务风险。经济情况逆转,强化了制定多样化投资战略的决心。但报告指出,这发展方向需要具备合适的监控。私募基金正考虑并实施在基础设施、不良债权及新兴市场中投资战略的多样化。

  2007年全球涉及私募基金及创投基金的金额达2970亿美元,较2006年的2350亿美元上升26%。在亚太地区,2007年私募基金投资上升36%,达860亿美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0.68%。

  在中国,2007年私募基金投资仅增加3%,达到110亿美元。为中国境内投资而筹集的资本,上升19%,达110亿美元。就私募基金投资而言,去年中国在亚洲区内排名第四。

  普华永道合伙人谢小舟称:“随着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以及不同行业的持续对外开放,私募基金的中期投资机会持续增加。然而,私募基金需要克服相关法规及尽职调查的挑战。交易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有迹象表明,过去被认为属于高风险的控股权交易,可能变得更为普遍。但收购基金仍将是例外,直到本地的债市发展完全成熟。”

  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的魔咒,无疑将使那些于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募集大量资金的中国本土及境外的私募股权基金,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危机中,有能力创造价值的管理人毕竟是少数。

  关于“金砖四国”中私募基金的投资机会,报告提醒,私募基金需要考虑在“金砖四国”拓展业务的相关风险,包括集资及投资的趋向、主要的法规及税务考虑、应用的司法架构等等。业界需要具备对新兴市场的策略、谨慎的计划及尽职调查的能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