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护航金融股揭秘:直指坏孩子对冲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 07:49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姚伟

  在“限空令”颁布后,全球股市纷纷以罕见的强劲反弹回应。

  百年危局下的华尔街,正弥漫出越来越浓重的硝烟味,一场保卫“最后的堡垒”——商业银行的战役已然在全球范围内打响。

  当地时间9月19日凌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再次推出限制做空的新举措,宣布禁止对799家金融公司进行卖空操作,禁令有效期直至10月2日。

  同一天,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也做出决定:今年内禁止市场参与者卖空包括安联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11只德国金融、地产类股票。

  此前一天,英国政府刚宣布禁止对金融股施行卖空操作;而中国汇金公司亦自18日起开始在二级市场上自主购入工、中、建三家银行的股票。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之时,各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纷纷出台最严厉的措施,直指以对冲基金为首的“坏孩子”。

  “又一个漏洞被发现”

  上周在美国金融市场上演的一幕幕悲剧显然百年难得一见。一切都源于次贷危机。不过,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为何所有的事情都似乎在一夜之间爆发。

  在《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著名发展战略专家武建东看来,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由对冲基金整体做空造成的金融动荡;此前两个阶段分别是:次贷危机和信贷危机。

  武建东告诉早报记者,美国50万亿规模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体积性杠杆、复杂的衍生品工具、商品证券化和全球资金协同等多重基础之上的,“这样的金融体系实际上非常脆弱”。

  全球对冲基金发现漏洞后,自然不会放过大肆“做空”的机会。

  “只要成功地将衍生品价格‘击毁击落’,就会使大量金融公司出现资产缩水、股票暴跌甚至清盘的惨象。在这过程中,对冲基金自身却能够通过‘做空’疯狂获利。”武建东说。

  全球监管机构联手反击

  针对金融市场的风暴,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部门率先行动,“彻底”撇开金融自由化的“优良传统”。最明显的就是,SEC颁布了最新的“限空令”来防止针对金融股的做空行为。

  所谓“做空”是指,当股票投资者对某种股票价格看跌时,便从券商手中借入该股票抛出,在发生实际交割前,再将卖出股票如数补进,交割时,只结清差价。如果日后该股票价格果然下落,再从更低的价格买进股票归还给券商,从而赚取中间差价。

  但“做空”还不仅仅包括上述交易,在美国市场上甚至还存在所谓的“裸卖空”机制。这种机制允许投资者在没有借入股票的情况下而直接在市场上卖出根本不存在的股票。对于这类投资者来说,只要在真实的交割日期前买入卖出的股票,交易即获成功,自然也就能够获利。

  但由于卖家已通过“裸卖空”卖出根本就不存在的股票,而且量非常大,因此往往会直接造成股价暴跌。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宣布破产的雷曼兄弟就极有可能是“裸卖空”行为的受害者。而在雷曼兄弟和美国国际集团崩溃后,全球股市已经蒸发了3.8万亿美元的市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都纷纷出手,不约而同地推出了“限空令”。

  显见的事实是,在“限空令”颁布后,全球股市纷纷以罕见的强劲反弹回应。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四收盘上涨3.9%,创下近六年来最大百分比涨幅。

  事实上,除了颁布“限空令”,美国极有可能还有更多的未雨绸缪之举,保卫“最后的堡垒”——商业银行。最新的消息显示,目前布什政府正在要求国会通过一笔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

  “这有点类似于国内的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这样的操作,美国政府将来可以在必要时对更重量级的金融机构施救。譬如,美国决不能容忍花旗银行这样的国际性大银行倒闭。”一位接近核心层面的人士一语点破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苦衷”。

  中国特色的“修正力量”

  在全球的金融监管机构都在为“救市”而努力的时候,中国的相关部门也已开始行动。

  其中事后证明最与国际“接轨”的举动是,中央汇金公司18日宣布,即日起开始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的有关市场操作。

  “这意味着,代表我国‘主权’的有关机构已经开始表达出与‘投机’行为博弈的决心。”武建东解读称,汇金此时出手和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可能没有关系,“而且,一旦银行股出现A、H股价格倒挂,就算汇金不增持,部分外资也会通过QFII增持。”

  中国目前是“单边市”,并没有做空机制。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亦是“病态市”,金融股板块在高峰时差不多占了整个A股市值40%的权重。这就意味着,如果控制了金融股的涨跌,就能直接影响到A股大盘的涨跌。

  “对付‘病态’指数,短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手大盘股。”武建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国,政府具有绝对的‘修正力量’,目前有关机构开始‘反击’,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博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