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与持有人并肩战斗 美基金公司自购面面观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01: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基金经理自购其管理的基金是其中一项对基金考核的重要衡量指标。虽然这不能保证基金将来表现,但可从侧面反映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程度。能向投资者传达正面信息;即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在同一阵线,会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晨星(中国) 钟恒

  我们在评核基金的过程中除了对基金过往业绩、风险、资产、行业的配置和组合变化等量化指标的判断外,还会对基金公司内部,如公司文化、管理机制、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等方面进行定性的考察。其中,基金经理的对其管理基金自购数量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认为基金经理把一部分自有资金投资于自己管理的基金中会形成一套自我激励机制。由于基金经理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基金的管理费用,由于管理费直接与基金规模挂钩,与基金业绩关系较低,这种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把基金经理的利益与投资者的联系起来。也可避免基金经理为获更高的费用收入(部分基金会收取一定的业绩提成),为取得短期目标或高收益让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了维护投资者利益。

  虽然如此,但投入额度也决定了这种关系的紧密程度。晨星认为,基金经理投入1百万或以上资金可更有效加强双方利益关系。如果投入的资金量较小,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也随之降低。美国证监会为了增加基金经理收入的透明度,给投资者更多关于基金经理持有基金的情况,早在2005年便开始要求基金公司提交基金经理持有基金的数量和资金额度的详细清单。这个规定也刺激了部分基金经理自觉购买自家基金,如前普信(T. Rowe Price)资本增值基金的基金经理斯蒂芬·博依塞尔(Stephen Boesel)在法规出台后决定以自有资金50到100万美元投入基金。

  最近,我们对这部分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之前对6000只基金进行的分析发现有半数以上没有进行自购基金记录。为能更清晰地了解哪家公司基金经理参与程度更多或更少,我们按它们所属基金公司归类。

  首先,按照美国证监会规定的下面7个区间进行数据收集归类:

  $0

  $1至$10,000

  $10,001至$50,000

  $50,001-$100,000

  $100,001-$500,000

  $500,001-$1 百万

  $1 百万以上

  然后,每位经理对应自购每个基金进行统计。如果一只基金由数位基金经理管理,便把他们分开计算。若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那么就按投入基金个数计算,并进行相应的平均。最后,我们选取规模最大的50家基金公司,并根据基金经理的平均自购金额由多到少排列,如文章最后的表格所示。

  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First Eagle和Oakmark由于其基金经理平均自购基金超过100万美元获得最高分数,并列第一。两家基金公司推出的基金并不多(前者5只,后者7只)可能是基金经理平均持有金额较多的原因之一。但对比其他同样产品不多的基金公司来说,两家公司的平均自购量仍然是惊人的。另外,衡量基金公司履行受托人责任的重视程度的公司文化评级,均有不错的评价,两者分别获得A和B评级。这也是我们意料之内的事情,因为基金经理主动并大量购买公司旗下基金已把利益与投资者紧密联系起来,从侧面反映公司正积极利用这种方法令公司或基金经理更加好地为投资者服务。例如,对于Oakmark来说,自购基金是公司投资理念的一个重要宗旨,旗下员工、主管、甚至托管人截至2007年底共自购基金超过2.45亿。

  另外,一些我们较喜欢的公司如Artisan、Dodge & Cox、Royce和Davis同样非常突出,都接近或超过平均每人50万美元。他们在公司文化评级除了Artisan外,其余均得到最高的A评级,反映基金公司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力做到真正为投资者服务。而美洲基金则排名第七,对于这家规模第二大的美国基金公司来说并不简单,公司文化评级也并不落后,获B级。

  排行榜中,美洲基金、Dodge & Cox和T. Rowe Price是仅有的3家自购资金排名在前十位的规模前十大的基金公司。而先锋和富达稍微落后,分别排在第15和第17。但先锋的排名可能受到旗下指数基金较多不能提起基金经理兴趣的影响。同样地,部分公司如Janus也因其下有较多的“克隆”基金而降低了基金经理自购的平均值,基金自购排第十。若把这类基金排除出统计后,相信Janus的排名会更高。

  另一方面,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如Oppenheimer、Columbia、Franklin Templeton、PIMCO和John Hancock的自购金额却令人失望,均排名在50名以后,其中以固定收益产品闻名的PIMCO排在41,John Hancock则倒数第6。让我们更惊讶的是,前50大的基金公司中也存在完全没有自购记录的公司。就如列表中并列倒数第一和第二的SEI和Transamerica。根据其向证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两家公司并没有持有旗下管理的基金。

  对于自购资金较低的公司来说,我们不难想像,他们公司文化的评级主要集中在C和D级别。在排名26至49之中,排除没有评级的公司,获C和D评级的公司占比接近70%。对评级D且自购资金偏低,如Federated平均自购资金不到5万美元的公司来说,我们较担心的是基金经理甚至整家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程度,投资者的利益或会因此受到损害。

  但对于那些不自购的基金经理或公司来说也有其自身的理由。首先,基金的投资范围过于狭窄,并不适合基金经理的投资目标。例如一些集中投资如污染、疫苗行业或投资超小盘股票等通常在组合作为“配角”的,甚至是一些在组合中可有可无的基金。基金经理也是投资者,也有自身的投资目标,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晨星美国基金研究主管Russ Kinnel指出的,投资者没有很多的理由要投资在基金经理没有参与的基金中。当然,基金经理的参与并不能保证基金表现会好,但起码基金经理较高的参与度给投资者一个正面的讯号,即基金经理对其管理的基金有信心,让投资者感觉到基金经理与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上。但相比那些上述所提及的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则可能会给投资者截然相反的感觉。其次,外国国籍的基金经理被所属国家禁止购买美国基金。独立顾问杂志(Independent Adviser)曾对先锋基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部分基金投资标的太窄,并不符合基金经理本身的投资需求,旗下至少42个基金经理没有自购他们管理的基金。另外,旗下部分基金经理也因非美国籍而不能购买部分旗下。

  最后,基金经理避免购买单一地区市政债券基金。因为购买地区市政债券的当地投资者可享受地方税的优惠,但这种优惠并不对非当地居民开放。换而言之,基金经理管理的是单一地区市政债券基金并非其居住地,那便没有购买的理由,因为购买这种基金的理由之一就是可以获得税率的优惠。作为专业的投资者必定深知此道理。

  总括,虽然基金经理平均自购金额并不能完整反映一个公司的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视程度,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衡量基金公司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途径。有助简化投资者筛选基金的过程。另外,自购基金的行为能向投资者传达一种正面信息;基金经理与基金持有人在同一水平上,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