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跌市里基金能独善其身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 15:39  《理财周刊》

  文/吕晓峰

  (提要)基金投资的专业性并不能保证在任何视点上基金不发生亏损,应该说,基金如何能跑赢大市,涨的时候比市场平均水平涨得多,跌的时候比市场平均水平跌得少就已经显现其优越性了。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的下跌幅度达50%以上,与众多机构年初预测的大牛市反差巨大,因而,对股市的反思成了近期的热点话题。具体落实到基金这个话题上,有人将市场暴跌归因于基金排名机制,主张反思基金制度,更有基民说基金有投资专业性就不应亏钱。

  撇开前一个话题不谈,对于后一个话题,我是不敢苟同的。要知道基金源自英国盛于美国。美国共同基金总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5490万户家庭持有共同基金,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一半,这些数据表明基金必有其制度上的优势才会获得巨大发展。作为投资工具,这种优势主要是基金投资的专业性。

  基金的设计原理来自于投资组合理论:一方面,基金资产较一般投资人庞大,足以将资金分散于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资工具中,依据美国经济学家Markowitz1952年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多样化的投资可以减少非系统性风险,不致因错选个股而产生重大亏损;另一方面,作为集合众人资金专业理财的投资工具,依照统计学大数定理,基金收益率接近市场平均回报率是大概率事件,从而投资者可分享资本市场长期发展成果。

  团队投资也是基金提升其投资专业的一种保证。基金公司聘有基金经理人及研究团队从事市场研究,对国内、外的投资环境、个别公司状况都有深入了解,投资业绩是投资、研究、风控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团队为核心,依靠投研流程来充分发挥每个岗位功能,把风险控制贯穿在投资的每个环节,这样的投资具有持续性,投资业绩具备可复制性。具体地说,首先是投资决策委员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把握经济基本面的趋势和市场偏好,以决定资产配置比例;其次是基金经理依据研究成果做好行业配置的决策;最后是研究员“自下而上”地精选个股。在投资中基金经理发挥较大作用,但投资业绩是投资团队合作的成果。在共同的投资流程和研究成果的支持下,同一基金公司管理下的各基金业绩必然具有整体性。考察一下历年的基金投资业绩,就会发现该特征非常明显。

  大量专业资讯系统也是基金保证其投资专业性的一项重要原因。基金研究需要依托专业的投研工具,包括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等资讯。今年1月份我们提出美国次贷危机远超预期的观点,进而谨慎看空资本市场的依据就是通过全球资讯得出的研究结论,去年我们通过研究日本、台湾本币升值期间资本市场的表现,得出我国在本币升值期间“有泡沫是理性的,没有泡沫是非理性的”判断也是依托专业性的研究资讯。投资研究是专业性的工作,如果没有专业性的资讯也会使专业的投研人员陷于英雄无用武之地。

  基金投资的专业性还来源于其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价值投资是一种可靠的投资方式,可以获得长期投资回报。2001年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80%,基金净值累计上涨180%,100%的超额收益表明价值投资的正确性。价值投资不等同于长期持有,而是指在价格低于资产价值时长期坚定持有,因为我们相信价格终究会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

  投资专业性要求基金投研人员无限努力以求把握投资规律,但研究是科学,投资是艺术,不存在可以准确预测资本市场每次高点和低点的人,如果存在这样的人,他就会赢得资本市场中所有的资金,直至其他人一文不剩。由此可以明白,基金投资的专业性并不能保证在任何时点上基金不发生亏损,应该说,基金如何能跑赢大市,涨的时候比市场平均水平涨得多,跌的时候比市场平均水平跌得少就已经显现其优越性了。2003年上证指数上涨10%,基金净值增长超过20%,2004年指数下跌15%,基金净值仅下跌3%,2005年指数下跌7%,基金获得正收益,这些数据都表明基金投资相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是有优势。

  当然,上述所说的只是基金业整体的表现,具体到不同的基金公司由于其投研团队不同、投资理念执行不同,其专业性也存在区别。所以,对于普通的没有足够投资技能的投资者而言,要做的不是对基金投资抱有彷徨和犹豫,而是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基金公司,把钱投进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