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何私募基金胜过公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07:25  解放日报

  正当公募基金因为表现不佳,被基民大加抱怨之时,私募基金掀起盖头来。最新统计显示,半年来,60只私募基金有47只基金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38只基金战胜同期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其中,深国投·星石1-3期等5只私募6个月收益率为正。当然,私募当中也有少数出现巨亏,亏损超过50%。

  牛市里,公募、私募的表现都很抢眼,但到了熊市,私募基金逐渐占了上风。归结起来,私募的优势在于灵活的机制。一方面,私募基金没有仓位限制,在市道不佳时,可以100%空仓以规避风险。今年以来,这一杀手锏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公募更主动更灵活。

  另一方面,私募基金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私募除了收取管理费、托管费之外,还要收取20%左右的绩效分红,这意味着私募的基金经理有望获取高额回报。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薪酬体系就僵硬得多,突出业绩无法完全体现在收入上。奖惩分明的机制,让私募基金经理必须奋力表现,保住业绩。大盘在半年以来“腰斩”,如果做不出业绩,私募可能白忙一年,拿不到一分红利。如果业绩太差,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在基金界再也混不下去。

  公募基金不允许空仓,是因为要承担稳定市场的责任。但是,不论公募、私募,都背负着为投资者创造财产性收入的信托责任。因此,衡量公募、私募的唯一标准应该是业绩。私募采取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一切以业绩说话,迫使基金经理在态度上高度负责。之后,根据基金经理的赢利能力进行奖励,这就形成了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相反,公募基金的薪酬体系“计划色彩”太浓,熊市里净值亏损惨重依然拿着高薪,而牛市里赚了大钱又不能分享。这种结果,导致基民不信任基金公司,基金公司也留不住能人,“明星经理”流失严重。由于业绩与收入不挂钩,公募基金还多次发生“上电转债门”之类因为“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而让投资者蒙受损失的事件。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基金良性运转的基石。私募的胜出让笔者深感,公募基金应该取私募之长,尽快建立一套让投资者放心、为投资者谋利的制度。显然,这需要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基金公司的大胆创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