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4500点拆分之三大疑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7日 03:16 第一财经日报

  吴慧

  拆分之疑一:规模诱惑

  “拆分是持续营销的一种,持续营销就是为了扩大规模。”上海一家基金公司营销总监说得直白。

  本报记者在采访上述4500点以上进行拆分的23家基金公司时,大部分公司都不愿正面回答。一位北京基金公司资深市场总监表示,2007年9月以来,监管层暂停了新基金的审批,牛市中的基金公司想扩大规模,于是纷纷选择了拆分这一对增加规模同样有效的方式。“一般是公司先决定拆分,然后再从旗下基金中选择一只相对适合的产品。”

  张总是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市场部总监,2007年他由于没有完成规模增长目标而被扣发了奖金,“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搞分拆。”张总说自己要么就一直在这家基金公司工作,要么就回到原来的银行,“所以我的计划、行为是要以我和我们公司今后的二十年为考察期的。”

  上述营销总监表示,中国有一些基金公司的股东是证券公司,而这些公司的高管也有相当比例来自券商,“券商的一些习气也‘传染’了基金行业,三年不开张,开张赚三年,基金行业则是要看长期的。”

  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自成立以来,从未进行过拆分、大比例分红等营销方式。上投摩根市场总监朱戈宇告诉本报记者,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开始谨慎,于是就将旗下基金实施了关闭申购。“这的确使得短期我们损失了一定的规模量,但是长期来看,这是对投资者更负责任的做法。”他介绍,股东对上投摩根的考核主要为三项指标:合法合规、长期稳健的业绩和客户满意度。

  拆分之疑二:长期与短期利益之争

  《第一财经日报》就“当时对市场的判断”采访上述4500点之上实施拆分的23家基金公司,有基金公司表示,“基金是长期投资的,是不择时的。”

  2007年下半年开始,关于A股全球最贵的讨论就不绝于耳,高估值、单边上涨成为每一个基金经理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现实。一位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如果当时的市场判断是A股冲上1万点,那么拆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是或者对市场有所谨慎,基金公司就不应该忽悠更多的投资者入场。”

  “A股4500点以上,我们已经不再买入了。”一位常驻香港的QFII基金经理这么告诉本报记者,“买入的时候要想清楚如果下跌30%怎么办,是继续买入还是斩仓,如果想不清楚,那就不买。”

  当时,深圳一位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拆分在即,这位基金经理很是郁闷,“我对市场比较谨慎了,但是我说了不算。”

  投研部说了算还是市场部说了算?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认为,这看起来是个部门之争,实际则是基金公司的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斗争和坚持。

  与此同时,不该忽略的问题是,拆分流入的资金也是推高A股的因素之一。同样,这部分“受伤”投资者的赎回也成为A股快速下跌的助推器,上述基金研究人士表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拆分之疑三:市场不成熟

  在亚洲资产管理业工作近二十年之后,现任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董事总经理及亚洲首席执行官的裴布雷依然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基金就像车子一样,新的被追捧,老的被抛弃。”

  偏好低净值基金的确是中国基金业短短十年历史基民群体的特征之一。“基金公司利用了基民的这个缺点或者误区,这相当于饮鸩止渴,长期是会损害整个行业的。”上述北京市场总监认为,信奉长期投资的基金公司的长期行为应该是花更长时间、更大力气来教育、沟通。

  “毕竟A股这样的暴跌谁也没有经历过。”上海营销总监表示,投资者、基金公司这些市场参与主体都会逐渐成熟,“大家也都会反省、总结,下一次就会变得谨慎、理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