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基金募资逐月下降 造血功能受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 01: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大盘如此震荡,基金都在亏钱。我可不想过担惊受怕的日子,宁愿把钱存入银行。”54岁的工程师宗先生对《上海证券报》表示。作为一名2007年下半年入市的“新基民”,宗先生在此番震荡中一度亏损了30%。他在今年4月间选择了赎回。“不亏钱最重要。”宗先生称。

  基金公司:薄利促销保“火种”

  一方面是陷入调整泥沼的股市,另一方面,新发基金却源源不断地入市,渠道资源日渐紧张。在此情势下,基金公司的让利促销措施渐成行业普遍行为。

  据透露,在银行渠道方面,为了促进销售,数家基金公司把给各总行2.5%。的佣金,提升至4.5%。左右,以期奖励旗下表现突出的各分支机构。这笔额外费用,自然是基金公司从管理费中自掏腰包。“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刺激销售,甚至有基金公司提出,银行客户经理若能发行100万份额,便奖励一次“欧洲游”。

  而跟新基金发行利益相关的各托管行,则表现得更积极些。有托管行甚至主动提出了从托管费用中让利,以奖励一线销售人员。在券商渠道方面,以“基金销售份额”换“交易佣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事实上,若以股票型1.5%的管理费用计算,一只刚达2亿成立下限的新基金,所能提取的管理费也不过300万。但在成本方面,若计算广告、印刷物流配送等费用,发行一只新基金至少需要300万-400多万。“勉强成立的新基金,可能面临着亏本发行的危险。即使10多亿的规模,基金发行所带来的收益,也大幅缩水。”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动员各机构申购,基金公司发动员工自购,更是成了行业常态。与新基金首发规模逐渐下降相比,其户均认购额却节节攀升。近期成立的一只规模近20亿的股票型新基金,其户均认购金额亦高达13万。而在2007年,基金市场逾九成的投资人为散户。

  一切都是为了成立。“在新基金发行需审批的局面下,多一只产品,就意味着多了一颗在牛市里扩张的种子。总有一天,市场会有机会。因此,哪怕是微利,甚至亏本,也要保证发行成功。”有市场人士表示。

  流动性逆转?

  面对此情此景,让人不得不感慨,资金或许是最嫌贫爱富的东西。当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在策略报告中表示,“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支撑A股牛市的重要理由时,随着市场风向的转换,这些激动人心的资金涌动,却在忽然之间消逝了踪迹。

  进入2008年后,几乎每一轮的市场下跌都伴随着基金首发规模的缩水。今年3月至5月间,上证综指的月度表现分别为:巨幅下跌20.14%、收涨6.35%、下跌7%和下跌3%。与此同时,新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亦从三月间的61.97亿元,下降至27.73亿元(4月),8.5亿元(5月),5.4亿元(6月初至今)。

  流动性蒸发了。新基金一度担当的A股资金重要来源的大任,目前来看已经很难为继。据上海证券报粗略统计,预计将有近17只新基金在6月间成立,其中股票型便达8只。但受制于首发规模的日益缩水,这些基金给A股带来的新增资金量,甚或都不能与市场高峰期的单只股票型产品的作用相提并论。

  事实上,仅仅一年前,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狂热的资金通过基金发行涌入市场。随着“一基难求”现象的蔓延,A股市场从2700点几乎毫不停歇地上涨到3600多点,其后升至6174.04点历史高位。新基金发行更是一度成为监管部门调控市场资金的利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资金申购记录,便是在A股基金的发行真空期创下。

  股市上涨与资金涌入,市场下跌与资金离场,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让人难以辨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市场跌入谷底,新基金发行陷入绝境时,往往意味着投资良机。2005年间,一批“贴地成立”的新基金却在今后几年间均有不俗的投资表现。

  在众人贪婪时恐惧,在众人恐惧时贪婪,或许说尽了投资的道理。而最大的问题在于,最恐惧的时候到了吗?

  “市场节奏不是人为可以控制。回首过去,每个人都会认为2004年至2005年是特别好的投资机会。但是,当时的多数人都不愿意参与投资。”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林昌称,“在投资机会与资产规模间,我们不能指望投资人一直保持理性。而市场永远是最好老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