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研究者的理性之音被非理性基金封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2日 00:32 21世纪经济报道

  出乎意料的结怨

  王君曾经供职的研究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王君报告的一些观点已被市场验证,但客户关系也因此被破坏,某些重仓持有地产股的基金经理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利于她的看法,对客户的意见我们也不能不重视。 ”

  王君与客户结怨虽然出乎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房地产是2007年牛市行情的投资热点之一,众多的机构狂买地产股,令整个地产板块股价泡沫泛滥。

  天相投资历史统计数据显示,从截至2007年7月27日已公布的半年报业绩来看,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90.36倍,市净率9.15倍。

  而房地产股价泡沫的幕后主力推手就是以价值投资自居的公募基金。

  万德数据统计表明,尽管基金对房地产投资判断于2007年第三季度出现严重分歧,但房地产板块依然是基金超配的重点集中投资品种。

  在23个行业组合配置中,房地产投资占基金净值比例位居第5。2007年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基金对房地产行业投资配置由占基金净值比例的4.59%提升至5.32%,股票市值从4,812,136.795万元增加至17,462,917.67万元,市值增长了263%;基金对房地产行业投资配置达到巅峰发生在第三季度,其股票市值达到19,800,787.06万元,占净值比例高达6.64%,股票市值增长率达到75%。

  在一些基金大举建仓地产股且股价上涨一片欣欣向荣之际,王君的报告显得不合时宜。在基金的眼中,王君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研究员!

  无奈的出走隐情

  从王君曾经供职的研究机构负责人口中得知其离职的原因是和一些基金关系搞僵,但王君本人告诉记者:“一些机构对我有微词是十分正常的,虽然会对本人产生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原因,重要的是自己感觉继续做卖方研究员不能充分实现个人价值。”

  据了解,王君于离职之后,很快就投身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买方研究员。

  王君向记者介绍,目前业内所有机构的卖方研究员在发报告时必须看基金的脸色行事,之前我任职的券商还算相对独立。但在业绩考核完全与客户打分评价挂钩机构的情况下,研究员更是不能独立发表研究意见,一点对客户投资不利的观点都不敢讲,尽管你研究员是本着客观独立研究得出的结论。

  “在国内要想做独立的研究员十分不容易,因为很多研究机构要靠基金交易手续费提成生存,而基金经理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有充分了解,他们对行业的认知往往是直接来自相关上市公司高管的意见。这些上市公司高管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基金经理灌输过于乐观的看法。一旦研究员的意见与基金经理相左,稍好的基金经理会认为研究员不够专业,个别基金经理会从对其投资氛围是否有利的角度判断研究员的价值。”王君十分感慨的说道。

  上海一家证券公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告诉记者,“无论国内上市公司,还是国外上市公司,其高管对自身行业发展前景判断总是信心十足。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夜,美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高管们一致认定美国房价还有十年的上涨空间。”

  王君强调:“卖方研究员在发表对行业投资偏负面的报告时,研究所负责报告营销的领导通常会提醒研究员注意各类客户的感受,经常需要对研究报告结论的写法进行软化和修正。”

  研究员业绩考核市场化是国内卖方研究机构改革发展的方向,客户评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研究员薪酬职级与晋升机会。当研究员发表的研究意见是人为修正、调和的结果,当一些理性、独立的研究员无法为业内容忍,那么市场上得以广为流传的研究报告还会有多少值得信赖呢?

  一旦独立、理性的声音被驱逐,整个市场剩下的就只能是激情狂欢了,经历本轮牛熊轮回后,中国基金对其投资行为需要反思,同时国内研究机构的考核激励机制也需要反思。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