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净值落入60元陷阱 阳光私募遭遇赎回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2日 14:39 中国经营报

  阳光灿烂时节,曾经风光独好的阳光私募却寒意渐浓。

  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深国投)公布的证券信托产品(俗称阳光私募)净值数据显示,2008年4月18日,成立四个多月的鑫鹏1期证券信托产品的单位净值仅为52.04元,较100元的面值缩水近一半,亏损幅度达47.96%,成为首只50元净值的阳光私募。

  而其他信托净值亦是一片惨绿,在深国投60只证券信托产品中,有40只跌破100元单位面值,更有9只产品的单位净值徘徊在60元附近。

  鑫鹏1期净值“失守”60元关口,还只是阳光私募遭受打击的开始。阳光私募净值大面积下滑已经引发部分投资者赎回。在没有收益反而倒贴两三百万 “白干一年”、投资者陷入信心拉锯战时,阳光私募正在经历艰难煎熬。

  私募“严重受伤”

  事实上,一些成立较早的私募,均在这一轮调整中“严重受伤”。

  深国投数据显示,早期成立的私募产品已经“赔完余粮”。例如,成立于去年4月2日的明达3期亏损9.46%,自2007年10月19日以来跌幅达47.74%;2007年6月成立的睿信2期和3期亏损幅度超过20%以上;连明星基金经理肖华管理的深国投尚诚的累计增长率在调整中也由73.27%跌至4.52%,缩水了68.75%。

  阳光私募业绩惨淡的背后是无形的赎回压力。目前,去年10月前成立的私募产品不得不面临半年封闭期后正在到来的赎回潮。

  “阳光私募产品的客户最近赎回确实比以前多。”深国投多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从与深国投合作的多家阳光私募处了解到,最近赎回压力很大。一位内地私募董事长向记者透露:“有些信托计划的赎回比较厉害,如圈内一家管理1亿左右规模的私募,近期被赎回二十几份,2000多万元。”

  深圳一家运作十年之久的老牌私募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去年八九月进入的客户已经有很大部分赎回了资金。“市场跌了10%、20%时,客户会打电话来询问投资情况,开始有点担心;当市场跌了20%以上时,客户往往一周打上好几次电话;跌幅扩大30%时,他们开始哇哇大叫;亏损一到40%,就是找了个理由把资金撤走了。”这位负责市场的副总向记者如此描述客户的心态变化。

  崩溃边缘

  “如果信托计划跌到60元以下,对投资者的忍耐力和投资管理人的信心都是极大考验,哪怕是市场大底就在眼前,我也会不敢出手。”一位在股海沉浸13年的阳光私募董事长向记者慨叹,60元关口已经成为阳光私募的一道重要心理防线。

  面对净值下滑和赎回压力,阳光私募基金不得不盘算着如何在短期内拉升基金净值,以挽回客户信心。“客户的耐心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半年。”深圳一家同时运作A股和海外基金的投资总监曾做过一个小统计,客户的忍耐力最长只有9个月。

  事实上,即使有印花税下调等救市措施出台,短期内私募的自信心仍在远去。

  国内一位出身大型券商研究员的私募基金董事长向记者描述了旗下阳光私募最近“吃大亏”的经历。

  该阳光私募产品1月建仓,3月前维持七成仓位,损失达15%,他一度想借游击战博取短线收益。但事与愿违,“每次想抢反弹都抢错,抢一次,亏一次”。4月21日满仓抄底,没想到一天内资金就损失了10%。次日,这位私募操盘手不得不将仓位斩到了两成。

  而自从救市组合拳出台之后,面对大幅上涨的反弹行情,这位私募操盘手反而犹豫了:“抢反弹很容易被套,还是先看看。”

  清盘之忧

  与公募基金“旱涝保收”不同,阳光私募产品只有在获取业绩时才能提取20%的报酬,否则就只能提取一年信托单位净值0.25%的投资管理费。然而,对绝大多数私募来说,今年提取报酬都已经成为奢望。

  深国投的数据显示,40只单位净值在100元以下的阳光私募产品中大部分的亏损幅度达到20%。“今年要获取20%的收益比较难,白干一年是铁定的。”深圳一家净值亏损达30%的私募投资经理道出了私募圈的郁闷。

  亦有业内人士认为,私募不能提取业绩报酬,至少还有管理费可以提。而一位从明星基金经理转身私募的总经理则比较悲观:“管理费一年才收单位净值的0.25%,简直是杯水车薪。运作一家10人左右的私募机构,一年起码要两三百万元的成本。”

  从3月起,部分阳光私募逐渐萌生清盘的念头。彼时,与深国投合作的部分私募产品亏损幅度扩大到30%,单位净值向60元关口逼近。与此同时,华宝信托的一些结构性融资私募产品不得不挥泪清盘。

  据深圳一家与华宝信托合作过的私募基金董事长透露,华宝信托等平台上有一批潜水的融资性结构性产品差点“爆仓”。“这类产品是保本保息的,以1:2比例融资,向客户融资2亿元,管理人必须拿出1亿元作为保证金,如果亏损幅度达到30%,私募基金就不得不强行平仓。”这位老总感慨,在目前市场下,这类产品很难做。

  对阳光私募可能的清盘离场,深国投信托一部副总经理刘辉表示:“一切按照信托计划的合同办事,合同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条款规定。”

  而深圳一家亏损幅度达30%的私募基金董事长表示,与深国投合作的证券投资计划中没有清盘规定。“但如果有投资人提出清盘要求,则会召集信托计划管理人另行商议。”

  事实上,大多私募基金不愿意主动清盘。他们认为,“清盘就代表着策略的失败”。但不清盘的结果却是:“没有收入”、“硬撑着”、“白干一年”。

    中国经营报记者:卢远香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