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FII抄底 基金慷慨让筹成笑柄(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 00:21 21世纪经济报道

  无奈做空?

  在大盘从6100点左右以来的非理性暴跌中,本应是市场中坚力量的蓝筹股,却成为操纵市场非理性波动的工具。

  自去年11月份以来,蓝筹股呈现自由落体状态,其间少有反弹。

  以中信证券(600030.SH)为例,自去年9月份以来,以基金为主的机构一直持股在50%以上。但中信证券的股价却从去年最高点时的117元,一直跌到前期的50元左右,腰斩有余,远超过同期大盘跌幅。

  如果以2007年末全部机构持股中信证券14亿股计算,从最高117元跌到50元附近,基金和机构仅在中信证券上损失就达800亿元左右。其间,中信证券2007年业绩出现大幅度增长,2008年1季度亦有业绩增长预告,但这丝毫阻拦不了市值的非理性蒸发。

  截至4月24日,中信证券收盘价格已经回升到了复权价格的64.76元,对应前期上证指数4400点左右,基金做空中信证券理性与否,不判自明。

  另一方面,以金融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在去年业绩大幅提升,蓝筹股的市盈率迅速下降。钢铁股2007年静态市盈率达到15倍左右,以招商银行(600036.SH)、浦发银行(600000.SH)、兴业银行(601166.SH)等为代表的银行股目前的市盈率只有20倍左右,2008年1季度,银行股的业绩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

  不可否认,蓝筹股仍将是国内A股市场稳定发展的中流砥柱,前期做空的资金,将不得不在较高的价位再度买回。

  中国人民大学赵锡军教授认为,基金与QFII相比,有资金的赎回压力,如果市场处于低潮,投资者对后市预期不明,就会大量赎回基金,如此则导致基金被动抛售股票,形成市场的做空力量。

  另有论者指出,与QFII相比,国内部分基金公司缺乏一种全球性眼光和对政策的预判能力,在国内部分基金仍纠缠于美国次债危机不能自拔的时候,QFII却已嗅到国内股市政策底的悄然临近,从而抄了大底。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