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宏达门之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 05:36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余喆

  长达7个月的等待,换来的是连续两天无量跌停,人们在猜测宏达股份还会有多少个跌停。手握1.36亿股宏达股份的68只基金也面临数十亿元损失,这令刚刚庆祝过十周年生日的中国基金业,再度品尝到忽视流动性风险的苦果。

  早在去年三月,一位基金业元老就提出,在基金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基金股票投资应注意控制流动性风险。基金经理不应只盯着做净值,在个股选择上应考虑流动性问题,“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流动性管理甚至比业绩还重要。”

  言犹在耳,但在当时单边上涨的牛市氛围中,一些理性的忠告都被抛到脑后。然而,“大潮过后,才知道谁在裸泳。”从A股的系统性风险、上市公司行业的非系统性风险到上市公司内部重大事项不确定性风险,这三大风险随着上市公司停牌时间过长而被放大了。宏达股份以长达7个月的停牌将68只基金紧紧套牢,漫长等待过后,迎接这些基金的将是净值的连续下跌。

  作为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基金投资向来以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宗旨,被市场和监管层寄予“稳定器”的厚望。然而,以“宏达股份”、“上电转债门”为代表的系列事件凸显出基金业的风险控制漏洞,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亟待弥补的制度缺失。

  首先,“宏达股份”事件折射出基金管理人受托意识淡薄。众所周知,契约型基金体现了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的委托理财关系。然而,众多基金经理对宏达股份长期停牌造成的流动性风险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个股风险集中释放和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给基民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基金管理人在宏达股份停牌期内管理费照提不误,无需为基民的损失作出赔偿。这种基金管理人受托意识淡薄,或将导致基金经理的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影响到基金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没有永远的牛市,但有永远的风险。“停牌”的风险固然有客观因素作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们没有责任去降低人为的风险。

  其次,以相对排名为核心的基金评价体系促使基金投资短期化、散户化。正是在“搏排名”的诱导下,一些基金经理忽视个股流动性风险,“押宝”宏达股份复牌后会大涨,最终给基金持有人带来重大损失。同时,在以相对排名作为基金经理考核标准的前提下,牛市中集中持股、熊市中抱团取暖成为这一制度约束下基金经理的必然选择。而当“大小非”减持改变了市场博弈关系时,基金经理们只能以减仓作为对抗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仓位控制对基金净值的影响远远超过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这种“比谁跑得快”的游戏,与基金作为“市场稳定器”的初衷背道而驰。

  毋庸置疑,2007年是基金业飞速发展的一年,无论从资产管理规模还是从经营业绩来看,都取得了耀眼的进步。然而,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中国基金业必须直面成长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认真应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