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团队式模式突出特征为:强调“组合管理”和内部分工,即把原来集中于基金经理的决策权限分为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交由整个投研团队共同分担;大规模的基金团队细化为基金小组,重视研究、强调沟通,提倡集体作战;投资研究的重心由个股选择上升为行业配置,指数化投资、风格股票投资也被逐步纳入投资选择。决策重点从“下”逐步向“上”移动。研究团队的重要性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这一投资模式下,对小盘股的炒作开始让位于蓝筹“泡沫”,对题材股的热情逐步被高弹性的周期类股票所取代,而重组股则换了个“资产注入”的名头卷土重来。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也导致了基金经理的人员流动率到达了一个历史性的高点。Wind数据显示,2007年度共发生了353起基金经理变动公告,较去年增加96%。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强调团队投资的“双基金经理”开始盛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20日,334只基金中已有102只实现了双基金经理制,占总数的30.5%。
正是基于以上特征,《上海证券报》在此次评选中,将以往的明星基金经理评选改成了明星基金的评选。
探访历届榜单座上客
作为国内最早的基金公司评奖活动,上海证券报发起主办的基金评选活动自2004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第一届“TOP 大奖”由博时、华夏两家基金公司并列获取;第二届、第三届桂冠则分别由易方达、广发两家后起之秀夺得;第四届,华夏基金再次夺得了大奖的桂冠。
从历次获奖的名单看,包括华夏、博时、南方、嘉实、易方达五家基金公司都是连续四年获奖。五家公司当中,除了易方达基金公司成立的时间稍晚一些之外,其余四家都为“老十家”基金公司。
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上述五家基金公司的总资产管理规模位列行业前五名。而第四届的大奖得主华夏基金,更是在2007年末,获得规模与业绩双丰收。
“最具潜力奖”的潜力也不可小觑。第四届该奖项的得主——汇添富基金公司,在2007年资产规模从103.48亿元飙升至766.84亿元,速度之快可见一斑。而第三届“最具潜力奖”得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2006年在银行系基金公司中脱颖而出,业绩规模和品牌都表现出不可低估的潜力。而第二届“最具潜力奖”得主——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其旗下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在次年以超过160%的年度收益率位居业内基金之首。
探访历届榜单座上客,可以大略看见这一行业的发展历程。上述获奖公司的优异表现亦体现了该奖项专业性。《上海证券报》“金基金”评选的宗旨依然是尽力通过最专业的方法、最广泛的参与人群,评选出最优秀的基金公司并将其推荐给投资人,让强者更强,同时也希望通过研讨活动,集思广益,为基金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