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投资行为被软件窥视 交易操作失去机密性(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15:51 21世纪经济报道

  同时,有基金经理更指出,如果倡导该软件的流行,那等于是说明市场纯粹变成了一种博弈场所,投资不过是要更准确地掌握资金进出的动向而已。

  尽管质疑声起,但我国<证券法>中并没有不允许进行证券信息商业化的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明确规定:交易所市场产生的证券交易信息归交易所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和传播。

  据了解,伦敦交易所出售信息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2%,而上交所的信息收入只占1%,以此说明交易所信息商业化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

  对此,有基金经理对记者指出,据其了解,国外的交易机构虽然也开发这一类型软件,但交易数据只是清算到券商。而投资者从软件中可以看到券商如摩根大通、美林证券等的操作情况,而对于在背后通过券商进行投资的各路资金的交易信息,外界无法了解。而国内的数据却是清算到帐户。但由于基金则有专门的基金帐户,因此基金具体帐户的操作情况也在他人的掌握之中。

  原<证券法>起草小组组长王连洲认为,发生并放在证券交易中介机构,各基金投资交易的原始记录都是私密资料,法定的投资交易平台将这些资料进行无限制的商务利用,违背了各基金对交易原始记录需要安全保护的意愿,也无疑增加了基金运作的社会成本,伤害了基金投资者的利益。

  王连洲质疑这是否属于该管不管的一个例子。王连洲认为,虽然市场自有公论,但不管怎样,监管不能出现漏洞和空当,“该管不管”现象应当禁绝。

  “小巫见大巫”

  据记者了解,交易所将交易信息商业化是海外股票市场的惯例。

  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部高级总监陈秉强指出,理论上,交易所并不一定是提供证券信息的唯一机构,市场参与者也可自行委托独立第三者汇集所有参与者的买卖盘和成交记录,担任发布证券信息的角色。但独立第三者汇集信息存在完整性及准确性的问题,交易所汇集市场数据信息便是买家最好的选择。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所消耗的时间及硬件的投资一定不少。从商业角度看,投入那么多的金钱及时间,取回相应的回报是合理的期望。

  但对于目前内地市面上存在的某些交易软件能够提供的仓位信息功能,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海外基金业人士普遍表示不解。

  “这些交易信息是非常宝贵的。”晨星一位分析师AlanRambaldini解释说:“大型投资机构投入了大量的努力,以保守他们的行业机密,否则其他机构便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通过提前交易来影响相关机构的建仓成本。”

  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号称可以通过仓位准确掌握券商、基金、QFII等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动向的TOPVIEW相对,多数海外证券交易所,如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等在对商业化的交易信息的处理上,只称得上“小巫见大巫”。

  以香港交易所为例,港交所以批发模式发放实时市场交易信息,目前,香港交易所现有超过60家证券市场数据供货商,用户可按市场信息深度、数据使用及设备类别付费选择所需服务。

  而香港交易所提供的付费资讯信息也只是包括:每日最高及最低价、最佳买价及卖价、按盘价、累计成交量(股数以及金额)、市场深度(五个最佳买价及五个最佳卖价各自涉及的买卖盘数目及总需求)、每单交易纪录(最新执行的交易数据),以及买卖盘纪录(买方及卖方首40名经纪的经纪轮候队伍资料)。

  上述列举的这些服务,远不如TOPVIEW功能强劲。

  美国共同基金AIMInvestments公司相关人士就对记者表示,他们没有在美国市场发现有类似软件能提供这种服务。

  本报记者 张伟霖 见习记者 曹咏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